“是,刚才在上山的路上我也想过了,确实是这样,不但是孔县,就是整个单城市,也只有夏总书记一人,我也不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古风四处眺望,用手一指远处又一个山头,“走,去看看。”
不多时来到又一处山头,古风笑道:“有意思,你看眼前的一景正应了哪句话?”
关得一点就透:“山外有山。”再一看,上山之处有一道木门,门后是一处世外桃源一般的小院,门前有一个木牌,上书四个大字:“闲人免进。”
古风点头:“这四个字和山门的题写,是出自一人之手。看来,我们马上就要解开谜底了。”
“这……”关得为难地说道,“主人不欢迎外人打扰,都声明闲人免进了。”
“我们不是闲人。”古风当前一步推动了木门,吱哑一声,木门应声而开,他高声喊道,“有人吗?”
四下只有风声鸟鸣,更无人声。
小院不大,有花有草,有树有竹,幽静而空旷,宁静而致远,院中有引来的山泉,有农具,也有一方石磨,就如一副纯朴的山水画,入眼之处,处处皆历史。
只有一家茅屋,茅屋之中,一株大树穿房而过,浓密的树荫将茅屋遮了个严严实实。
古风当下也没迟疑,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轻叩房门:“请问,有人在吗?”
无人应声。
古风和关得对视一眼,毅然伸手推开了房门。房门一开,一缕光线也照进了房间,房间内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影,角落里是一张床,墙上干净如纸,地面平整如掌,正对房门有一张桌子,桌子之上并无他物,只在正中孤零零放着一本书。
古风上前一步,拿起了书,只看了一眼就长叹一声:“容老爷子他已经……我们来晚了一步。”
平丘山高不过三百米,方圆不过十余里,不算高山,更不算大山,但在周围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突兀地有一座山头拔地而起,也是罕见的一景。去桂林的人都见过平地起山的神奇,但桂林山多,习惯了也不觉得如何,孔县就不一样了,县内只有一座平丘山。
甚至以孔县为中心,方圆几百里内,也就只有一座山,因此平丘山虽然不高又不大,但却如一柱擎天矗立在孔县境内,十分奇特。
《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名山大川,不少在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但平丘山却是其中记载的为数不多在今天还可以确切亲眼目睹的名山之一。说是名山或许有些夸张,不过在远古时期能被记录在《山海经》中,平丘山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与其说平丘是名山大川,倒不如说平丘山就是一座山头,当古风站在山脚下,在周围全是一马平川的原野的映衬下,平丘山显得异常高大雄伟,就如一位巨人高高耸立,四面的庄稼就如臣服的千军万马,微风吹过,万千作物纷纷弯腰点头,而平丘山傲然而立,犹如沙场秋战点兵的将军。
古风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山不在高,有气象则名,平丘山气象万千,果然是非同一般。”
关得却是不解:“古总,我没看出哪里有气象,不过就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小山罢了。”
古风笑着摇了摇头:“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京城的几个老人家非要说容高参人在孔县,来之前我还专门研究过孔县,确实没发现孔县有什么离奇之处,现在才知道,孔县有平丘山的缘故,必出英才。”
“有这么神奇?”
“不是神奇,是真实。山水是大地的锦绣文章,历来山清水秀之地,就是地杰人灵之处。方圆百里之内只有一座平丘山,平丘山就聚集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天地灵气,孕育久了,必定应验在人的身上。如果你通读了历史就会知道,历来杰出人物,都和山水有不解之缘。”
“我想想……”关得一边陪古风上山,一边说,“不记得国内有哪个杰出人物是孔县人……”
“不用想了。”古风摆手一笑,“你想也想不起来,肯定会有,但你从他的履历上应该看不出来,你把思路再放开一些,想想有谁是单城人。”
关得低头去想,古风却又笑了一笑:“先别去想了,先一边上山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
正值初秋季节,平丘山植被繁茂,放眼望去,郁郁葱葱,苍茫一片。平丘山地处中部平原,属温带大陆姓气候,其山既不如南方山系妩媚婉约,也不如塞外山系苍凉空旷,就如一个姓格温和朴实并且大气的汉子,于不动声色中积蓄力量,并且伺机冲天而起。
平丘山山不陡,台阶缓,沿途是繁密的原始森林,幽静而深远,道路两旁各有一条溪水,行走其间,感受浓郁的大自然气息和潺潺的流水声,顿时神清气爽世事皆忘。
“真是好地方。”关得感受到了其中的妙处,脱口赞叹,“没想到平丘山开发了这么久,还能保持这么原始的面貌,没有被污染,真不容易。谁能想到在没有什么景色可看了平原地带能有这样一座宝山,还真是应了一句——养在深闺人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