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孺子起身相应,笑道:“黄将军平安归来,朕不虚此行。”
黄普公身穿普通人的衣裳,看上去又像是燕家的奴仆,立刻跪下,“败军之将,不值得陛下费此周折,末将无能,失陷贼中,折损大楚将士,伏乞陛下降罪。”
这些话显然不是黄普公能想出来的,他就算有这些想法,也说不出“伏乞降罪”的话,随行的礼部官员在发挥作用,即使对皇帝心存不满,他们仍然尽忠职守,保证礼仪不乱。
“将军为奸人所害,何罪之有?黄将军平身。”韩孺子也要按“礼”回应。
君臣二人聊了一会,陪同者陆续退出,最后只剩下七八人,有太监、侍卫、将领,还有两名官员。
黄普公毕竟是海盗出身,各方都不放心让他单独见皇帝。
“黄将军既然回来了,就继续担任楼船将军,统领水军。黄将军觉得什么时候能再度向海盗开战?”
黄普公拱手道:“末将在信中写过,海盗剿之不尽,不如引向敌国。”
韩孺子微皱眉头,“朕以为那只是营救黄将军的权宜之计,眼下海盗犹疑不定,正是进攻的最佳时机,或可一战而定,救出被俘的大楚将士。”
“末将在岛上见过几位被掳的西方商人,听他们说,大楚水域与西方相通,神鬼大单于的军队已经攻克诸多港口,但是他们不爱乘船,所以毁掉了一切船只,禁止商人通行。末将确实觉得,由海路西进,或有奇效。”
“黄将军相信一群海盗?他们半路上就会操持老本行,四处劫掠,南洋之中颇有向大楚进贡之国,大梦怎能将祸水引向此等小国?”
“陛下如果相信末将,末将自愿带领海盗西进,只需一道圣旨,请求沿途诸岛国提供给养。”
韩孺子吃了一惊,“大楚正值用人之际,朕对黄将军寄予厚望,黄将军为何竟要远走?”
“末将出征之前,曾听闻西域邓将军率军出击,说过的一句话末将颇为认可:大楚为什么非要坐等敌人攻来呢?”
韩孺子还是摇头,一个邓粹就够让人头疼的了,迄今没有下文,绝不能再失去黄普公。
“黄将军受苦多日,先去休息吧。”
黄普公跪下谢恩,“陛下既有远虑,也该有远招,只想不做,想得再多也是无用。”
帐篷中的人都皱起眉头,觉得黄普公不会说话,尤其是礼部的一名小官,深深自责,觉得这都是自己的错,没将黄普公调教得好。
韩孺子心中却是一动,众人退出之后,他一个人沉思默想多时,考虑的不是黄普公,而是即将到来的大批请辞奏章。
黄普公想从海上出其不意地进攻神鬼大单于,朝廷一方未设防的“海域”又在哪里?
韩孺子想起一个人,就在营中,充当皇帝的众多顾问之一,或许可以叫过来帮忙。
南直劲晋见皇帝,行礼之后直接说道:“陛下希望微臣揣测大臣的应对之法?”
“嗯。”韩孺子身边需要一位军师式的人物,从前是杨奉,后来是赵若素,现在则是南直劲。
“无需揣测,不出十天,陛下将接到大量告罪请辞的奏章,陛下可以体验一下没有朝廷的难处。”
“朕也料到了,所以希望你能向大臣们传递信息:朕这一次不会屈服。”
“陛下高估微臣的能力了,微臣此前揣摩陛下心事的时候,何曾违逆过陛下?无非尽力满足陛下的需要,使得陛下忽略某方面的事情。”
“顺势而为。”韩孺子立刻想到这个词。
“正是,顺势而为。”南直劲并不知晓这个词的来历,“陛下却是要逆势而动,微臣只能提供一点预测,别的做不到,微臣即使向大臣们指天发誓,也是没用,他们只会相信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微臣的说辞。”
“那你就再揣测一下,大臣的请辞是真心的吗?”
“没人想丢掉官位,但是无路可走的时候,也只好如此。朝中此刻必然大乱,陛下远离京城,可以为所欲为,却也给了大臣们辗转腾挪的余地,他们可以随意拉拢、硬逼、利诱,群臣将团结一致。”
“即便如此,朕也不会退让。”韩孺子冷冷地说。
“让群臣争斗,陛下居中裁决,这样不好吗?卓宰相上任之后多提拔世家子孙,已然得罪不少人,左察御史冯举争夺宰相之心并未完全消失,众多年轻的读书人则支持右巡御史瞿子晰,这都是朝中现成的裂痕,只因为陛下逼得太紧,这裂痕没有扩大,反而越来越小。”
南直劲还是皇帝希望用更传统的方法治理朝廷。
“现在的问题不是朕能否掌控朝廷,而是朝廷能否掌控天下,朕此次巡狩深有感触,离京城越远,朝廷的影响越弱,若非朕亲临东海国,燕家永远不会倒,朝廷派来的人,不是被蒙在鼓里,就是早被收买。”
南直劲沉默片刻,辅佐一位思路完全不同的皇帝,难上加难,唯有一个办法或许能让皇帝做些让步,那就是让皇帝感觉更难。
“群臣告罪请辞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呢?随行官员也会步京城大臣的后尘吗?”
“应该不会,只要是在陛下眼皮底下的官员,都会明哲保身,正如微臣刚才所说,陛下远离京城,得到了自由,也给了大臣胆量。”
韩孺子笑了一声,“你继续说吧,大臣的第二步会是什么?”
“军心不稳。”
韩孺子沉默了一会,这的确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怎么个不稳法?”
“陛下提前从京城调走了南、北军与宿卫军,这是一着好棋,可军中将领一多半是世家后代,陛下意欲收回私奴,这些人的家里受影响最大,一旦受到父兄的鼓动,他们很可能做出点事情。”
“谋反?”
南直劲摇头,“几支军队分散各处,没有哪一支占据明显优势,彼此忌惮,应该不至于走到谋反这一步,最重要的是,他们找不出众望所归的人代替陛下。依微臣的经验,军中将领更常见的做法是告病,声称自己旧疾发作,没法再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