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曲径通幽

孺子帝 冰临神下 3467 字 9个月前

韩孺子笑着摇摇头,迈步继续前行,崔腾以下,其他人都蹑手蹑脚地走路,以免干扰琴音。

数名宫女一直跟在队伍中,孟娥即是其中之一,别人都跟着皇帝前行,她却止步不动,等王赫来到身边,她做了几个简单的手势,表示自己要去检查一下抚琴者。

王赫点头,他对孟娥仍然有几分不信任,向另一名侍卫招手,命他与孟娥同行,又让崔腾的随从指路。

孟娥并不反对,带着侍卫与随从循声寻人。

琴声断断续续,侍卫分不清来自何方,崔腾的随从也不知道这位“少奶奶”隐于何处,孟娥却好像被一根有形的细线牵引,没有片刻犹豫,离琴声越来越近,在遇到障碍或是岔路时才停下一会,等崔腾的随从指明通行路径。

路径曲折,三人没走多远,回头却已不见皇帝一行人的踪影。

在一座小楼门前,孟娥止步,琴声是从楼上传来的,抬头望去,楼窗敞开,琴声非常清晰,少了一种灵韵,多了几分悠扬。

孟娥示意侍卫与随从等在外面,她一个人进楼,拾级而上,来到楼上,一路未遇阻拦。

楼上的屋子里也只有张琴言一个人,正在跪坐在软席上专心抚琴,身上穿着华丽的毛皮外套以御风寒。

孟娥一言不发地在屋子里绕行一圈,没有发现异常。

张琴言仿佛没见到有人进来,仍然抚琴,片刻之后,一曲尚未完成,突然停下,抬头看向客人。

两人见过面,彼此存有敌意,自从张琴言被赐给崔腾之后,她们之间再无来往,几个月中这是第一次见面。

“如果你在帮助崔腾讨好皇帝,多此一举,陛下信任崔腾与这些花招无关。如果你有别的企图,我劝你还是早些死心,陛下不是那种昏君。”

孟娥以为张琴言仍有意皇帝。

张琴言摇摇头,张嘴啊啊了几声。

“韩稠将你们父女献给皇帝,你担心自己没完成任务会受到报复吗?放心吧,韩稠不敢招惹崔家。”

张琴言仍然摇头,又啊啊几声。

孟娥走到她面前,低头仔细观察,神情突然一变。

张琴言双唇微微发紫,脸颊泛红,竟像是中毒之症。

孟娥扭头向窗外望去,皇帝此时应该正在看望小孩子,而小孩子身边总得有人照顾。

冬天的第一场雪刚刚下过,崔府里却留下一片春夏的璀璨,在一座花房里,群芳争艳,暖风拂面,原来四周摆满了半燃的木炭,阻止寒气进入,十几名仆人日夜轮值,就为照顾这一间屋子,向府内提供鲜花。

皇帝驾到,仆人大都被迁至府外,只留一人看管炭盆,提前被侍卫带走,等皇帝在里面绕了一圈,他才被放回来。

皇帝赞扬了几句,崔腾越发得意,“皇家也有暖房,比我家的这个大得多,不过以供应蔬菜为主,我家这座就是养几株花,给家里的女眷玩赏,倒也没有大用,陛下的哪位妃子若是需要鲜花,我派人每天送一车进宫。”

韩孺子笑着摇头,“不必麻烦了。皇家的暖房几年前就停止,朕如今也吃不上新鲜疏菜。”

供养暖房是一项极其奢侈的行为,当朝廷提倡节俭的时候,通常会被第一批取消,过一段时间再恢复,大楚这几年一直没有恢复元气,暖房自然也就一直处于被废状态。

崔腾眼睛一亮,“明天我就将这里的花全铲了,给陛下种菜。”

“千万不要,如此大煞风景的事情,朕可不能做。”

“哦。”崔腾有点失望,随即又兴奋起来,“陛下,咱们去后花园逛逛吧,我家里有一座假山,在京城很有名。”

崔腾就像是刚交到朋友的孩子,担心友情不够牢固,想方设法地讨好、献媚,恨不得将家中的好东西一股脑都展示出来,给新朋友一个深刻印象。

皇帝若是这时开口,崔腾会毫不犹豫地将整个崔府献出来。

韩孺子不喜奢靡之风,看到花房,他首先想到的是这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换算成银两,足够多少中等人家生活,但他保持礼貌,客随主便,想等事情过去一阵之后,好好跟崔腾谈一谈,或者通过皇后点醒崔家。

后花园的假山不大,高不过两丈,宽不到一丈,细看时颇有崔嵬之势,除此之外并无异处,担不起“在京城很有名”的说法。

韩孺子还是客气地点点头,崔腾却露出狡黠的微笑,“陛下请随我来,这里看不到假山的妙处。”

随行的侍卫与太监最讨厌崔腾这种人,临时起意,事前不打招呼,偏偏又说不得,只好紧张地跟随在后,侍卫小心地四处查看,还不能太明显,以免影响皇帝赏景的心情。

好在崔府剩下的人不多,花园里更是空空荡荡,减少了护卫的难度。

崔腾引路,下行数级台阶,拐弯来到一座亭子里,亭子也没有特异之处,但是准备了一壶酒,数样蜜饯,那酒还是热的,喝着正好,也不知送酒的人躲到哪去了。

侍卫们一阵紧张,查了半天,在附近的一座小屋子里找到了藏身于此的两名丫环和一名老仆,那屋子隐于一片枯木后面,十分隐蔽,里面的三人看到侍卫开门,立刻跪下磕头。

侍卫包围了屋子,不准仆人出来,其他侍卫则继续检查,心中都很恼怒。

侍卫的情绪影响不到亭子里,崔腾向皇帝敬酒,但他懂得规矩,自己先喝了一杯,并且请太监试喝了一杯,然后才为皇帝斟酒。

韩孺子喝了一口,赞扬几句,崔腾热情高涨,向假山指道:“陛下请看。”

亭子通常建在高处,便于观看风景,这一座却建在低处,坐下之后,正好看到假山的底部,韩孺子早觉得纳闷,这时仔细看去,才明白其中的原因,也瞧见了崔腾所谓的妙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