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单于让步

孺子帝 冰临神下 3755 字 9个月前

第七次来向皇帝通报情况的时候,崔腾却变了一副面孔,怒气冲冲,双手握拳,太监上前迎接,他举拳就要打,守门的侍卫只好将他拦住,通禀陛下,得到明确许可之后,才放他进去。

“太过分了!”崔腾脸气得通红,“太过分了,陛下,不能再忍了!”

“怎么回事?”韩孺子想不出匈奴人的哪个条件能惹得崔腾如此愤怒。

“匈奴人不是要求和亲吗?”

“嗯。”

“本来没什么,大单于将几个女儿或者孙女嫁给陛下,也不要求当皇后了,至于大楚,随便找个‘公主’送过去就是,谁知……谁知……”崔腾脸更红了,“匈奴人竟然点名要人!”

“点名?点谁的名?”韩孺子也很意外。

“我妹妹。”

“嗯?”韩孺子也怒了。

见皇帝神情不对,崔腾反而冷静下来,急忙道:“不是京城的皇后妹妹,是在这里的三妹崔昭。”

韩孺子发现自己理解错了,摇摇头,随后皱眉道:“崔昭?这……大单于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

“还不是代王府的那两名仆人?”崔腾的脸又红起来,因为这件事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时两名仆人私下闲聊冠军侯夫人的种种奇特之处,不巧被崔腾听到,两人挨了一拳一脚,没有受伤,可心里害怕,竟然逃出城去投降了匈奴。

这两人后来被杀,却将城里的传言留在了匈奴人中间,而且越传越夸张,右贤王对这位美貌无双、命硬克夫的女子很感兴趣,要求大楚赔偿公主时就已存了心事,只是没来得及挑明。

大单于狠心杀死了右贤王,却对他的兴趣也很感兴趣。

韩孺子很吃惊,两国交兵,双方如今都站在悬崖边上,大单于竟然还想着这种事。

“拒绝就是了,大单于不会坚持的。”韩孺子说。

“拒绝,当然拒绝,我就是……就是气不过,匈奴人是故意的吧?就是为了让我们崔家难堪,三妹这段时间够倒霉的了……”

崔腾告辞离去,心中气愤难平。

韩孺子正想着如何恢复与外界楚军的联系,站在身边的张有才突然说了一句:“也不知大单于会将谁嫁给陛下?”

韩孺子冷冷地瞧了他一眼,张有才讪讪地退到一边。

谈判当天没有结束,但是多少有了进展,东海王信心更足,城内军民也都感到喜悦,只是不敢表现得太明显,既怕日后失望,又怕显得不够勇敢忠诚,可是一想到能活下去,每个人都踏实许多。

天黑不久,崔腾又来了,这回没那么恼怒,而是显得有些困惑,“三妹托我带话,她想见陛下一面。”

“现在不是时候,告诉她,大楚还不至于用一名弱女子交换和平。”韩孺子不想见外人。

“三妹说,她无论如何要见陛下一面,将事情当面讲清楚,如果陛下不见,她宁愿……以死明志。”

(今日正常两更,月底求下月票。)

对敌人封锁消息容易,向自己人隐瞒却很难,匈奴人营中传言四起,瞿子晰几乎不用刻意打听或是偷听,就能得到许多信息,只是这些信息真假难辨,而且互相矛盾,很难判断有多大用处。

乔万夫次日再来的时候,一股脑地告诉皇帝。

据说邓粹已经率军夺回长城沿线关卡与整个辽东,这是个好消息,但是从时间上算来这是不可能的。

又有传言说燕南的楚军大败,正在溃散逃亡,大单于正将晋城的匈奴军队调过去,据称要在江南牧马。

蔡兴海的确观察到匈奴军队的频繁调动,可是所谓的“江南牧马”绝不可信。

不管怎样,匈奴人急于达成和谈。

这一回,乔万夫带来数名匈奴人,其中两位会说楚语,对大单于的条件寸步不让,以命令的语气要求楚国皇帝立即接受和谈。

东海王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大楚的条件:匈奴人可以留在辽东,但是就此变为大楚臣民,大单于愿意的话,皇帝会考虑任命他为辽东郡守……

匈奴人大怒,当场拔刀,将东海王吓了一跳,好在有卫兵保护,匈奴人挥了几下,将刀收起,怒气冲冲地离去,声称一个时辰之内就要再次攻城。

匈奴人没有攻城,而是押来数十名大楚使者,一字排开,瞿子晰、卓如鹤、冯举等人都在其中,就连一直替大单于传话的乔万夫也被五花大绑,大队匈奴士兵在楚使身后弯弓搭箭,准备当众射杀使者,惩罚楚国皇帝的“言而无信”。

瞿子晰、卓如鹤带头,众楚使跪下向城墙磕头,随后起身,瞿子晰恳求城上的楚军士兵射箭,以免自己死在匈奴人弓下。

楚军的确射箭了,箭矢落在离楚使很远的地方,可匈奴人还是大吃一惊,带着俘虏仓皇离开。

当天傍晚,乔万夫又被送到晋城,这回,他带来更确切的消息。

匈奴人主动透露了南北两边的形势。

塞外的楚军刚到燕国,确实夺回不少关卡,一支匈奴军队向楚军挑战,邓粹根本不做回应,像疯了一样率兵疾驰,不带辎重,只带很少的粮草,每夺一关,就地取食。

照这个速度,邓粹很快就能杀到辽东,远在晋城的匈奴人来不及回防,燕南的匈奴人则是无法回防。

燕南的楚军的确败退,但是没有溃散,步步为营,匈奴人增兵至十几万,仍然无法吞掉这支楚军,反而受到掣肘,不能驰援后方。

大单于承认形势对匈奴人极为不利,但是通过乔万夫提醒皇帝,形势对他更不利。

“如果退路全无,匈奴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全体南下,与陈齐叛军汇合,拥立英王为帝,在此之前,匈奴人不可能就这么留下晋城。”乔万夫尽量说得委婉,但是意思很清楚,匈奴人南下之前,必然要攻破晋城、杀死或者俘虏皇帝。

韩孺子点点头,表示明白,他与大单于其实是在比试谁最先沉不住气。

乔万夫继续道:“一旦晋城失守,京城肯定会……另立新君,以后陛下即使侥幸返京……也很难再夺回帝位了。”

韩孺子又点点头,“大单于的条件呢?”

“大单于说匈奴人已经让步,现在的条件一点也不能改。”

“很好。”

韩孺子知道这场游戏有多危险,可他坚信,最先沉不住气的人肯定不是自己。

次日一早,东海王、崔腾等人组成新的使团,受邀前往匈奴人营中继续谈判。

右贤王认出了东海王,听说他的真实身份之后,先是一惊,随后暴怒,若不是被众多贵人拉住,当场就要砍死新来的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