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通江

“有何不可。”刘国梁现在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他没有想到问题的关键。

“大人,现在贼首王士性麾下有五千人,通江附近的州县各地守军不足五百人,就算加上衙役,卫所军户,也不过千人,王士性现在想拿下那一座县城都十分简单,我们保宁府守军不足三千,若是想要拿下通江,只能全部出动,在调集其他州县的兵马,即便拿下城池,也不能全歼叛贼,更会误了现在的大好局面。”

“大好局面,通江被叛贼拿下,你竟然说大好局面?”

“大人有所不知,若是这些叛贼四处流窜,扰民不说,势力便会越来越大,我们官府想要剿灭他们,难度也会大大增加,若是他们攻下通江,我们官府没有什么表示的话,贼首王士性与从犯便会认为官府软弱无力,掉以轻心,等到成都府的援军到了以后,我们兵强马壮,便可以在通江编织一个大网,一局破贼。”胡均苦口婆心的说道。

胡均说完这些话后,刘国梁也冷静了下来,虽然他是个读书人,对于兵事不太了解,但他去熟悉四川的地形,若是这些叛贼被赶出了通江城,定会四处流窜,破坏秩序,在破坏与流窜的过程中,更会壮大自己,可若是他们死死围在通江城,一举破敌,便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可以给朝廷一个交代。

冷静下来的刘国梁摆摆手询问胡均道:“那你认为我们现在该做什么,难不成什么都不做,就等着成都的援军到来。”

“大人,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便是把王士性等人留在通江。”

“如何把叛贼留在通江呢?”刘国梁疑惑的说道。

“大人应该立即下令各州县,让他们整修军备,紧闭城门,我们保宁城也要实行禁言,保宁府全府上下都要有一种如临大敌的假象来迷惑叛军。”胡均开口说道。

“难不成叛贼王士性不是因为官府要抓他而造反,而是很早之前便准备造反了吗,若不如此,即便我们制造假象,王士性也不会知道啊,。”刘国梁在这个问题上怎么也想不明白,官府已经抓到了为王士性通风报信的衙役,据他透露,便是王士性得知消息后,才产生的反意,保宁府中各级官员都一致认为,王士性是被逼造反,根本就不存在事先谋反的可能。

“大人您多虑了,王士性不可能事先造反,在我们保宁城也绝对不会有贼军的细作,但大人您在想一想,王士性是神教的教首,在我们保宁府的信徒不下万人,他在通江造反,一定还会有信徒去投奔他,这样一来,我们还怕王士性不知道保宁府的情形吗?”

刘国梁采纳了胡均的建议,如胡均所料,王士性由信徒嘴中得知了保宁府的情景。

通江城县衙大堂,五人正在大声争吵着。

他们都是神教各个香坛的香主,他们现在争论的焦点是留在通江,还是走出通江,向南继续推进,三个人觉得应该留在通江,其他两个香主却觉得不宜久留,他们势单力薄,若是留在通江的话,朝廷的援军源源不断,而自己手中的兵力只有那么大,迟早有一日,会被朝廷剿灭,不如趁着朝廷准备不足之际,继续攻城,招收新的信徒来进入他们的造反大军中,壮大自己,当然只要是聪明人都会觉得通江不能留,可这群叛贼中大都数都看不透这些,而这股反叛势力的底层信徒大都数都是通江的贫苦百姓,他们可不想背井离乡,这也是为何王士性攻下通江后,对与是去是留的问题摇摆不定。

正当五人争吵的不可开交之际,王士性来到了大堂。

五个香主立即安静下来,对着王士性鞠了一躬,齐声喊道:“救世主菩萨降临世间,救赎万民。”

王士性身穿着一件说是道袍不是道袍,说是袈裟又不是袈裟的服饰,头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在帽子中间绣有佛陀的图案,他脸色有点发白,看起来还有那几分仙气,但只要是个郎中,一眼便能看出这王士性脸色发白的原因是因为被酒色掏空了身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