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天府之国

朱由检知道田淑心中所想,不愿让这胆小怕事的女子受惊,便开口说道:“皇宫就那么大,就算你下令瞒着她,她也会知道的,无需隐瞒,皇后不会挂怀的。”

这句话明着是在对王承恩说,实际上却是在告诉田淑,你无需害怕。

既然朱由检这么说了,王承恩也不好在说什么,只能道声遵旨。

李国普在争取皇帝的意见后,带领着属下,亲自去了一趟监牢,把关在牢中的国子监学生与居正社读书人全被放了出来,并嘱咐他们以后不能再闹事,当然拿名被锦衣卫杀得读书人也受到了朝廷的补偿。

李烁的一封奏章,在京师搅动了一场政治风波,而朝廷为张居正平反的决议在两日后,也到了李烁的手中。

当李烁看到这封由内阁颁发的官文后,隐藏不住自己内心的欢悦,叫来了曹德章,二人在巡抚衙门中商量了大半天,让李烁比较欣喜的是曹德章对于为张居正平反并不厌恶,相反还有些高兴,好像是朝廷给了政策,他们可以大干一笔。

当然这个时候的陕西局势也都在李烁的掌握中,凭借着军田私占调查司,扳倒宋明义这两件事情,让他在陕西威名大震,他开始提拔组织自己的班底,陕西各层官员有许多人都选择了靠拢李烁,正值用人之际的李烁也来之不拒。

为张居正平反,震惊天下,当然民间也有流言传出,说是皇上本不想为张居正平反,可一帮读书人跑到国子监去闹事,说张居正冤枉,应为他昭雪,皇上仁慈,不愿伤害这些读书人,只好不惜得罪满朝文武,为张居正平反,这些话有些见识的人都不会相信,而这流言的出处,乃是官方的说法,当然也就是为了维护皇帝名声的一些策略。

朝堂之上的局势渐渐明朗起来,在在天府之国,四川,一场叛乱正在展开。

孙传庭来到四川就任巡抚后,鼓励百姓生产劳作,整改吏治,重整为所,本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可总会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就是这场意外,为天启七年末,留下了一个不好的结尾。

看着跪倒在地的东林党官员,朱由检心中毫无怜悯,为张居正平反的政治风波,彻底把东林党打入了深渊。

“季奉咒朕为亡国之君,朕旨意已下,又怎能悔改。”

“可皇上,季奉也是一心为国,只是方式不对,行为过激罢了。”周延儒抬起头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大声说道。

朱由检登基以来最大的惩罚,又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官员的劝阻而改变初衷,朱由检没有说话,自由刘权站出身反驳周延儒道:“周侍郎,那季奉狂妄自大,顶撞皇上,意图不轨,这你也都看着,难不成昨日的事情用一句行为过激便能搪塞过去吗?”

“朕惩处季奉,也是为了正法纪,那季奉没有一点君臣之礼,若是这次不严惩,那日后定会有人效仿,周延儒,你们都不要在为他求情了,他逃脱不了的。”朱由检坚定的说道。

朱由检说完这些话后,也不管正在跪着的周延儒等人,开口道:“内阁颁布诏令,通告天下,从即日起,为张居正平反,重修张居正墓穴,恢复张居正谥号,而朕在三日后,去神宗先帝陵寝,焚香告罪。”

朱由检没有提起新政的事情,因为一个那么大国家的新政又怎么可能那么简单的制定出来,提起变法,中华五千年历史,成功的也要那一两人,而失败的却有很多很多,说起张居正新政,也就是万历新政,与宋时王安石新政相比的话,大同小异,万历新政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那是因为张居正要比王安石有政治头脑。

朱由检清楚新政事关重大,只能待他寻到四五个有能力有魄力有阅历的官员帮助他一同制定,争取在年前制定出来。

在朱由检说完后,大臣又高呼吾皇英明。

在王承恩的退朝声中,结束了这次大朝会,百官跪拜,恭送朱由检。

大臣们相继起身离去,周延儒与一干东林党的官员都显得十分失落,但现在也改变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