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购粮事了

朱由检看到这名宫女后,也没有心思再去找什么历史名人,放下纸张,站起身对着身边的小太监道:“你们都下去吧。”

小太监道声遵旨,便挥挥手示意大殿内的宫女太监下去。

那名宫女也跟随着人群转过身去,朱由检赶忙说道:“刚刚给朕倒水的,你留下来,朕想要问你一些事情。”声音虽然有些急迫,但依然充满威严,不容人拒绝。

这名宫女转过身低着头,怯生生的说了句:“遵旨。”

不一会儿,养心殿中便只剩下了朱由检与这名宫女。

这名宫女的内心十分紧张,更甚者,有些害怕,若不是今日她吸引了朱由检的目光,在宫中毫无背景的她怎么可能会到养心殿来,今日她见到了王承恩,在宫中帝位极高的王承恩竟然笑眯眯的对着自己说话,并派人给自己洗漱,更甚者被宫女检查了身体,虽然她在宫中地位低下,但是她清楚,在她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选秀入宫的女子在被皇帝宠幸前所做的准备。

被皇帝宠幸,若是有幸怀上龙子,不仅自己身份会增高,也能帮助自己的家人获得更好的生活,在宫中年纪尚佳的女子,这便可以说是她们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事情,但这名宫女对待这件事情却十分排斥,不是因为她有心上人,也不是因为朱由检在宫中的名声,最大的原因是她胆小,在宫中的时候,总会听那些年纪大的宫女对她们这些小宫女说,以前的一名宫女被皇帝宠幸,怀上龙子,但皇帝根本就不知道,被当宠的贵妃派人活活打死,更甚者,还会被挖眼割鼻,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这个天生胆小的小宫女排斥着皇帝的宠幸。

希望书友们多多支持,

朱由检独自一人在养心殿用过晚膳后,便对一名小太监交代道让他去坤宁宫一趟,说其今天晚上不去坤宁宫了。

这已然成为了朱由检的习惯,若是当他国事缠身,十分疲惫的时候他便不会再去坤宁宫,可也总会让人去告诉一下周皇后。

朱由检端坐在龙案前,手中捧着一道奏章,仔细的看着,这封奏章乃是郭允厚上奏,详细禀报了各地粮食入仓的数目与存粮,京师入米粮二十六万石,南京入米粮十九万石,而开封却只入米粮八万石,因为西北大营的存在,陕西所入米粮仅次于京师重地,共计二十一万石。

军需司购粮已近尾声,朱由检也必须按着自己的政治承诺,召见各地各级完成任务的官员,还要下旨训斥那些没有办好差事的各地官员,但他们只是被训斥,还有的更加严重。

所有的事情都是双面刃,有的确实把朝廷交代的任务办的很好,但也有的没有遵守军需司拟定的购粮标准,把手伸向了普通百姓,因为受到地方官员乡绅的威逼利诱,没有人敢告状,只当是吃个哑巴亏。

而这件事情便出现在了河南洛阳府,这是被锦衣卫千户走访民间发现的情况,便写信告知了骆养性,骆养性也不敢耽搁,深夜入宫,又把洛阳发生的事情详细告知了朱由检,

朱由检听到消息后,冷冷的对着骆养性说:“朱由崧为何还不入京,此时压迫百姓的事情有没有福王府搀和其中。”

骆养性大吃一惊,赶忙回到:“因为大多数乡绅与福王关系甚好,得知消息,便是福王出面压迫河南巡抚,让其从百姓身上下手,至于世子朱由崧,得知皇上的旨意后,虽哭哭啼啼,但也没有抗旨的打算,只不过准备时日久了,又被国丧之事耽搁。故到现在才没有入京。”当时骆养性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存了小心机,这福王可不比其他的藩王,他乃是朱由检的亲叔叔,关系十分近,即便现在闹些矛盾,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万一朱由崧从蒙古回来后,朱由检看着他也不容易,谁知道那时候的态度又是怎么样。

听到这句话后的朱由检当即下旨,彻查此案,主审之人不是别人,便是骆养性,并告知骆养性催促朱由崧立即入京,当然朱由检也暗示了骆养性,可以把这件事情闹大一些,最好把巡抚都给牵扯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