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气是真又好笑啊,老人家这一下子是真被这小徒儿的姑娘家娇气给逗乐了。
笑了好一阵子,老人家再次打开刚放下的药炉盖子,从侧旁随手拾取些药藤丢入其中,感触说道:“女生外向呀,还说自己翅膀不硬。但你再外向,这趟京都不是你能去的。不单只是你不能,你两位师兄也不能。谁敢去,我就打断谁的腿。”
“为何?”芍药问。
老人道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老隐据北茫虎视中原,北邙关暂无明确态度。现在岳阳已乱,若李常安与夏渊能暗中达成默契,那当年被老隐伏下的暗子,被便会如昨夜瀛水上死而复生之人一般,成过江之鲫涌出水面。不出数日,夏渊即可屯兵千万伏于南域各州郡,与老隐形成南北合击之势。届时,京都便是龙潭风口,大唐境内只要再有风吹草动,必然又是一番血染十三州之景象。而你们皆乃我问天首徒,大唐官府只要拿下你们其中一人,便就能握住我们整座问天山的痛脚,天下笔墨再不敢与之讨伐。是说,你们若去,可还有回来的机会?”
话很长,意语足。道出了老人家一片苦心同时还述说了一遍天下大势,但芍药的表情并无太多的变化仍是气嘟嘟的。想必凭她的聪明才智,老人家先前所说她应该也早有推算。
边研磨着药泥,芍药嘟着小嘴道:“徒儿想斗胆问先生一个问题。”
拿起熬好的药炉,老人家坐回到竹床边上,在侧旁的药盒子里重新再拿出一把扫子,便往药炉里搅拌着。
“你问吧。”
“您可不许骗人哦。”
老人深意笑道:“那你得先问,我才知道要不要骗你。”
芍药犹豫寻思片刻,然后说起:“夏寻的爷爷乃前朝太傅,二十年前他便料到会有今日大势,所以舍弃中原基业,遁入北茫,教化蛮夷,屯兵己用,以待时变。上兵伐谋,此乃上上策。但,若论天下归心,徒儿认为此乃下下策。
因为,夏爷爷不同于安王爷。
安王爷身为先王侄辈,流的是李氏血脉。他若逆反,大可借先王名号,清君侧,诛伪帝。若得逞,也可以帝嗣尚幼为名,顺继大宝。天下氏族宗亲对此,只会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大唐仍姓李,国运依旧,各方利益都不会受到损害。此为大事所催,天命所归。而夏爷爷则不同。先生之前说过,为平乱世,二十年前康太子已死于问天山。人死即无名,夏爷爷纵掌北茫亿万雄狮,能剑指长安,却无出师之名。无名之师,草莽之辈,纵能血渐金銮,手握大宝,却不能继承帝位。若强登帝位,则为逆贼,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此为下下之策。
故此,徒儿想以上几处,都不是夏爷爷想要的。
夏爷爷号称鬼谋,弹指可江山倾覆,一念便能谋尽苍生。若他有私心,早在十多年前就可以在北茫建国,何须写下北茫悲歌,隐忍至今再图谋大唐?就更不会,至天下人心而不顾,出无名之师了。所以,徒儿大胆猜测,那天夜里先生是对我与夏寻撒谎了。”
说到这里,芍药侧眼看着老人家,沉下三分声色,沉沉说道:“康太子未死,又或者他仍有子嗣存活于世。不知,徒儿说得可对?”
累述铺垫,只为问出最后一句。
陈述有序,思维清晰,详细而不啰嗦。虽然类似的话,昨夜再瀛水河上夏渊说过一遍,但芍药所说却暗藏玄机,玄机不在明面之上。当芍药把话说完,臼里的药泥便刚好就被碾成了均匀的膏浆,墨绿的植物纤维混合凝固散发出浓郁的青草气息,研磨的力度与时间都把握得极为完美。以至于连老人家都不由得为自己徒儿这番浑然天成的言行,流露一丝赞赏。
“看来我们家的小药儿,确实是长大咯。世事人心,功名利禄,你都看得比你那二位师兄透彻,也看得远。”
听得出,老人家是想引开话题。芍药放下药杵,同时把药臼里的膏药倒进摆放在侧的药炉子,捧起起身,尔后走到老人家身旁,小心地放到空出的火盆子上。再重复了一次问道:“还请先生明示,徒儿说得可对?”
“没错。”
老人家再没左右而言他,直接了当地就承认了下来:“那天夜里,为师确实是撒谎了。”
拾来两支枯干,随手丢入火盆。芍药站起身,静站在老人身后,沉声再问道:“可是康太子未死?”
老人背对着芍药摇了摇头:“非也,他确实已经死了。”
说着,老人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枯槁的两手平放在膝盖上,缓缓抬头看出窗外。
看着窗外那翠竹在烈日下随风摇摆,似乎回想着某段被时间长河给淹没的往事。
“不过,你后头倒猜对了。”
“……”
白阳拂撩青竹,茶花香至何处?
乱世难觅清静,春色宜人谁晓?
空忧悠,我心愁,何时百尺更竿头?
孤山寂,君远游,漫山花开我怎留?
初春,美丽的时节。
一夜浩然,漫山花开。问天竹海,更添三分惊艳。紫黄色的山茶花,淡金色的野菊花,翠粉色的沧竹花,一朵朵参差点缀在青竹嫩草间,小道蹊径边。远远望去,就宛如整座大山都悄然镶上了华丽的金丝花蕾纹,更似待嫁的姑娘。
“哒…哒…”
数里山林,翠竹横生密长,由山腰到山顶,一路遮掩着狭长的登山道,同时也为它挡下了炎炎烈日。柔和温暖的山风,拨弄着上山人儿的青丝长发与灰袍裙摆。蜂蝶亲切,花儿喜人,伴随着她那碎小的步子,翩翩起舞。
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让人陶醉。
可是,她此刻并不陶醉,而是沉醉。
沉醉于自己脑海里的疑惑、回忆、分析当中。或许她已经累了,一夜未眠,加上竭力奔逃,让得她娇柔的身子深深感到疲惫,粉嫩的脸蛋也显得憔悴。又或者那一纸信笺的内容实在太过于沉重,让她无心欣赏一夜变天的宜人景色,匆匆而行。
“咔喳…”
倩影登顶,纤手微提,轻轻推开虚掩的小竹门。
一股浓醇的药香随之扑鼻而来。药香浓,唯有药料重,杏林中人一闻便知此乃救死之方才能有如此浓醇的药味。萧瑟的倩影顺着药香味儿往里走,穿过厅堂,拐过天井,行向书房。
书房的门,没关…
几块沾血的长布条被人随意弃在竹地板上,稍显凌乱。几鼎药炉正在细火慢熬着,室内的浓醇药香味儿便是由此处散开的。躺在竹床上的周远山,被惨白的布条包裹成了一只血粽子,呼吸孱弱,双眼紧闭,生死不知。
“莎…”
老人家一手捧着装满膏药的药罐子,一手拿着根沾药的黑扫子,正细细地在周远山的大腿根部来回涂抹着,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小姑娘轻轻走进书房,双手叠放在小腹间,欠身行下一礼:“先生,我回来了。”
“嗯。”
老人家默默点头,背对着芍药和蔼问道:“他们都走了?”
“都走了,由三藏法师护送。”芍药轻答。
“嗯,那你回房歇着吧。”
“不了,徒儿没困意。”
“哦。”
老人家不置可否应一声,当下便没再有话。
芍药也同样无话,她弯腰拾起地上的带血布条,把它们放在侧旁堆放药渣的角落里,再走到书桌旁挽起小裙摆静静地坐下。素手执杵,她熟练地抓来两把紫苏与大蓟,再添一勺子山中清泉,便开始细碾药臼。
处子的恰静,老人的平静,周远山的没有动静。书房内的三个人一时间仿佛都成了漫熬着的汤药,默默地与空气混熬着。一缕难以诉说的情绪,随之蔓延。
“都走了,便挺好呀…”
“我这身老骨头也总算能过上些清净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