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京华江南 第八十九章 天降祥瑞

庆余年 猫腻 6758 字 9个月前

其实范闲在武道方面的悟性,远远不如海棠,而之所以修习天一道心法能如此顺利,一方面是海棠在一旁毫不藏私的传授,一方面却是范闲小时候的真气基础打的扎实,第三点就是先前提过的,范闲对于这种真气走了又回来的方式极为熟悉,他是一个吝啬的人,却凑巧迎合了天一道修行的方法。

似乎感觉到海棠在想些什么,范闲从冥想之中醒来,缓缓睁开双眼,似笑非笑望着海棠,说道:“不用担心,如果我真想毁约,你带到江南来的那个北齐人,我就不会让他接触那么多东西。”

在他与海棠的协议,或者准确说是范闲与北齐皇室的协议中,长公主垮台之后,内库往北方走私的货物依然不会减少,而且在质量与等级上都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甚至包括某些严禁出境的货物,范闲都同意了北齐人的要求。

很妙的是,海棠带到江南来的那个北齐人,是北齐朝廷的一位官员,身为户部主事,却又兼着工部的司虞,当初还在兵部沉浮过一段时间,这位官员在仕途上一直没有起色,却是多材多能之人,能算帐,知晓兵器构造,更精通货物检验。海棠带着他来,负责与南庆内库的交易,实在是非常恰当的选择。

“我这人是很重承诺的。”范闲望着海棠说道:“当初在上京城里答应你们的事情,我一定会做到。”

“我们也一样。”海棠微微一笑,松开桨柄,任由小舟无主横于湖面,说道:“你应该收到消息了,老师已经带着范家小姐离开了京都。”

不等范闲开口,她继续说道:“范思辙也已经开始逐步接手崔家留在我朝境内的产业,你应该知道,如果不是陛下点头,这些本来应该收入国库,而不会成为你的私产。”

范闲摇摇头说道:“崔家本来就是我大庆子民,就算他犯事被捉,当然也应该由我们大庆人接管。”

海棠不理会他的强辞夺理,继续说道:“而且我也依言将心法带给了你,协议第一部分的内容,我想我们双方都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范闲点点头,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极有好处的买卖,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信任北齐人。海棠似乎也很不理解这一点,皱眉说道:“安之,你将妹妹与弟弟都送到了上京,不要说你是无意之举……这是为什么?”

范闲笑了笑,知道对方终于察觉到了什么问题,但是却不可能正面回答她,难道要自己告诉一个外国人说,自己很担心哪天皇帝陛下忽然要来一招大洗牌,所以要在这天下别的国度里留些后手?

他挥挥手说道:“这有什么,只要我们的协议继续履行下去,我相信不论是你,还是那位……小皇帝陛下,都会保护好我的家人。”

海棠眉头一挑,说道:“如果事情败露了,你怎么面对庆国上上下下的人?”

“面对?根本无颜以对。”范闲笑着说道:“我虽然不认为自己是卖国贼,但人们肯定会认为我是最大的庆奸。”

海棠笑了笑,无言以对其人的坦白痞子性情。范闲接着笑道:“再说,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我不介意做一位国际主义者。”

……

……

“庆国各地的祥瑞,是你做的手脚?”海棠低头问道。

范闲并没有否认,梧州沙州等地的事情,自然是监察院做出来的,至于钦天监观测到的景星庆云……不要忘记,前任钦天监是二皇子的人,已经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监察院请去喝茶,直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放出来,如今的钦天监,与范闲的关系颇堪捉摸。

他心里想着,北齐小皇帝在北边顶片叶子搞三白,我这边儿雪山上野兽少,但整个祥云出来,总也能压你一头,陛下来的密信里,明显对于自己的安排相当满意,字里行间透着股得意。

“庆国的皇帝陛下……”海棠斟酌了一下措辞:“这些年虽少出面,但世人皆知陛下天纵其才,尤其是这次老师收了你妹妹做关门弟子,难说他不会猜到什么。”

范闲点点头:“这些事本就瞒不得陛下,我身为臣子,也不会隐瞒,相关的事宜,我早就写了密奏呈上去了。”

海棠微感吃惊,说道:“你倒是光明磊落,那有什么事是你不会说的?”

范闲皱了皱眉头,很认真地说道:“比如把内库的银子往自己家里搬,这种事情,当然不大好意思和陛下说。”

小舟之上再次陷入了沉静之中,湖水也再次沉静。范闲看着微有愁容的海棠,发现半年之后,这位姑娘家的心性似乎有了些小小的变化,许是初涉朝政之事,终究对于心境造成了些微影响。

面对着海棠,其实范闲有些隐隐不安,在去年至今日的这些相处的日子里,他禀承一字记之曰心的原则,在交往中尽量地坦露心怀,赤诚相待,甚至会说一些幼稚无比的话语,一方面是真地很珍惜海棠这个朋友,另一方面却是想从心出发影响到这位女子,获得一个强大的助力——出发点带着利益,这让他有些惭愧。

湖畔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范闲回头望去,只见一匹骏马在湖畔石道上疾驰而过,正大光明地驶到已经多日不曾有官员敢再次登门的彭氏庄院门口,一名有些面熟的官员翻身而下,怒意冲天地擂着门。

(这么多票,筒子们是要吓死我咩?只好说谢谢了。)

庆历六年初,不论是北齐还是南庆,两国国境之内都发生了很多神妙的事情,虽然由于天气寒冷的缘故,稻田里还没有长出谷子,自然更没有双穗的出现,河里也没有出现白鱼,山中也没有发现麒麟,但是……梧州开山时,挖出来了一对铜壁,沙州修河堤的时候,民工们惊喜的发现了一只巨大无比,上有云纹之饰的乌龟,江南水田之中,竟有苍鸟、赤雁翔于天际!

不论是铜壁还是云龟苍鸟之属,都属于祥瑞一流,各地官员赶紧纷纷上表,大拍马屁,但京都中的那位皇帝陛下有些不屑一顾。

因为这股祥瑞的无耻风气是去年在北齐国境之内兴起的,最先前传说是西山第一场雪后,在山上有樵夫发现了白鹿、白狼与白狐,以为吉兆,上书北齐皇帝。

一代宗师苦荷以此为天人之兆,认定各国君主施政得宜,上合天心,故重开山门,于上京城外一处庙内,收一女徒,该女徒便是后来入了皇宫的司理理。

后来这股风潮又传到了南边,庆国各地也开始出现这种事情。不过庆国皇帝显然是个不敬鬼神的强硬之人,直到前些天,钦天监监正颤抖着声音,狂喜说道钦天监观测到了景星庆云,这才让庆国皇帝开始正视这个事实。

祥瑞又称符瑞,故老相传,经文常注,乃是上天对于人间施政者表示满意,而施的小魔法,这是天意的传递,人间百姓十分相信,而祥瑞的种类也极为繁杂,比如风调雨顺,比如稻生双穗,比如地出甘泉等等。

祥瑞分成五个等级,除了像麒麟这种根本找不到的,归在嘉瑞之中,其余的等级分别是大瑞、上瑞、中瑞、下瑞。

白狼白狐乃是上瑞,苍鸟、赤雁乃是下瑞,而钦天监大喜报告的所谓“景星庆云”便是天上异彩之云,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瑞啊,而且名字里又嵌着庆国的国号,纵使庆国皇帝再如何矜持与多疑,也似乎开始飘飘然起来,毕竟皇帝也是人,总是喜欢被拍马屁的。

今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

既然是好年头,那自然不能有战争,以祥瑞为召,北齐与南庆之间的国务交流开始便得密切了起来,尤其马上两国联姻,大皇子与北齐大公长就要洞房,北齐那边派出了数量相当庞大的使团。

而令南庆人感到震惊与光彩的是,北齐国师苦荷,竟然也随着使团南下,要做此次大婚的证婚人!

苦荷大宗师在天下间的地位何其超然,他不仅是最顶尖的大宗师之一,而且天一道也隐隐影响着各地的祭庙,与在四野里行走着的苦修士,虽然神庙向来不干世事,但这种含而不露的声威,却是早已超出了一位武道颠峰的影响力。

如此一来,庆人虽然骄傲光彩,但各项接待事宜又要重新拟过,叶流云野鹤不知踪迹,真能对等接待的,倒似乎只剩下庆国皇帝一个人了,可要皇帝亲自出面,庆国鸿胪寺的官员,又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最后还是太后见不得下面那些官员慌张,出面了结了此事,依旧年庄墨韩大家规矩,请苦荷大师入宫,由自己负责接待工作。

不料等苦荷国师到了京都,却是婉言谢绝了此请,自己住进了庆庙,这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毕竟是一代大宗师,虽然两国有别,庆人依然表现了足够的尊敬,礼敬之余便是好奇,天下人纷纷猜测,两国联姻虽然事大,但怎么也不可能惊动他老人家吧?

北齐使团入京数日之后,苦荷亲赴南朝的真实目的似乎显露了出来。

原来北齐皇帝亲修一封国书,言明愿与南庆修好,将去年草拟的那份协议延续万年,两国以兄弟相称,不论尊卑,只叙新谊,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如此重要的一次谈判,当然需要苦荷亲自坐镇,庆国皇帝手执北方同事的书信,沉吟数日,终是轻轻点了点头,只怕也是看了苦荷三分薄面。

消息一出,天下欢腾,庆人纵使尚武,但终究也是喜好太平的日子,只是军方隐隐有些愤怒的情绪,觉得如今朝廷强盛,正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机会,何必整几张纸套在自己脑袋上?虽然不重,但让呼吸总有些不顺。

倒是老秦家那位军方领袖将世事看的明白,毫不在意,只对最亲近的几人偶尔说过:“如今北齐恢复的速度出人意料,几年内总是不好用兵,这协议不过几张纸罢了,到时候撕便撕了,咱们皇帝陛下当年又不是没做过这种事情?”

而苦荷南下京都的另一个目的,却让所有的京都官员百姓都跌破了眼镜,他要收范尚书独女——范家小姐为徒!

苦荷国师的理由倒也充分,言道年关阴阳交合前后数月间,天降祥瑞,正是天心仁厚之感,天一道持守天人合一之论,应天心而行人事,择人间奇葩悉心栽培,为民谋福,方是正道。既然是奉天之举,当然不囿于国土之限,北齐有祥瑞,故收一徒,南庆祥瑞现,自己自然要再收一徒,故而才亲赴京都。

天一道宗师苦荷重开山门的事情,在去年就已经传遍天下,但南庆人从来没有想过这事情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哪里想到天一道的关门女弟子会落在京都。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范家小姐——便成了众人心头的疑问,没有太多人会联想到远在江南的范闲,毕竟范闲再如何嚣张强大,也没能力指使苦荷国师来为自己谋福利。

苦荷没有解释择徒的标准,只是经由一些负责服侍的太监传播流言,人们才知道,原来苦荷国师在京都偶游民间,曾于太医院门口默立半日,事后面现温赏,言道院中某女心性善良淳和,聪慧无二,实为良材。

当日,范若若正在太医院“实习”,以这几个月来学得的护理知识和医道,细心照料院中的危重病人,不解衣,唇微干,汗湿冬日之衫,十分辛苦。

在这个世界上有句话叫做“文武无国界”,北齐庄墨韩的学生都在庆国当着大官,北齐国师苦荷要收庆人为徒,庆人只会觉得光彩,而不会生出别的感受,所以民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反而有些乐观其成。

只是苦荷收徒,本来就是大事,而且收的乃是一位官宦家的小姐,自然要征求对方家中长辈的意见,而这事儿就连范建都不敢拿主意,又得入宫去请陛下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