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闲进京,老跛子就在帮他造势、铺路、不遗余力。
恨不得把好的都给了他,把会的都教了他。
他想对范闲严厉却总是不忍苛责;对于范闲的冲动,只要不影响安全,他总是放任甚至纵容;他教范闲心狠手辣,却又顾及他的心情,宁愿把血染在自己手上。
最后,他愿意把生命也献上祭坛,只求这个孩子平安幸福。
除了归为父爱,无法解释老跛子对范闲的感情。
如果有一个人这样爱我,我一定不敢说我没有父亲。
陈院长何尝不是多情人呢。
好在范闲也是个不错的儿子,坦诚、亲昵、聪明、争气,很是可人疼。
很喜欢看老猫写这一老一少打机锋逗闷子拌嘴闲扯,感觉很温馨很闲适,心里替萍萍欢喜,那个时候他一定没在想什么阴谋诡计。
听他说你能接班我才能休息,我死之后园子给你之类的话时,心里有些酸楚也有些欣喜。
陈萍萍活在黑暗中,但是透过那扇遮着黑幕的窗,他看到的是外面阳光下的世界。
或许了解一切真的不是件快乐的事,但是像陈萍萍这样的家伙,你让他有一点儿事儿不知道,他都得憋死、郁闷死。
性格决定命运,这种性格,就任了这个命吧。
陈萍萍是嚣张的,这种嚣张是从骨子里溢出来的。
把文武百官整治得谈监察院色变就不提了,深入敌境活捉肖恩也不说了,把长公主当疯丫头,管皇太子叫白痴也就算了,就是对皇帝,面儿上忠诚,实际上也是想逼迫就逼迫,想欺瞒就期满,更何况在落幕之前还有那场最轰轰烈烈的大戏呢?总觉得陈萍萍的一辈子活得很够本,很尽兴。
所以,我从不觉得陈萍萍像条狗,相反,觉得他像朵花,一朵在暗夜中绽放着、摇曳着的墨色的花。
若非有心人一定注意不到这朵花的美丽,但细细看去就会发现这花不仅灿烂,竟然还有……还有……一些妩媚。
(这篇的作者是:小孙北京的那只……好复杂的id,打在章节名里太长了……他是看了顿顿的评论说的,所以我把这篇放在这集里,希望小孙北京的那只……再汗,不要介怀,我很喜欢这篇,因为我很喜欢萍萍。)
……
……
拜了顿淮的系列评论,虽有珠玉在前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
因为在《庆余年》中,最欣赏的人之一就是陈萍萍(另一个是范健)。
要不是顿淮说,打死我也不能从萍萍想到韦小宝,我就愣想不出来两人哪里像(连太监都是一真一假)。
拿着放大镜,在陈萍萍身上也找不到一点点儿弄臣的气质。
相反,我对萍萍的心机手腕、诡计权谋佩服得五体投地。
要真说比较,不小心想到的却是郑和。
没错,是小叶子设立的监察院成就了陈萍萍,但何尝不是陈萍萍成就了监察院?如果不是萍萍内心对小叶子留在阳光下的金光闪闪的箴言的坚持,或许监察院早就变得东厂、西昌一般,成了庆国的毒瘤;如果不是萍萍的能力和手腕,这个破院子估计也早就在皇帝的蹂躏下变得和其他衙门没啥大区别,成了可有可无的一块腐肉。
不错,陈萍萍是个执行者,小叶子梦想的执行者,但是谁能因为这个原因说他没有梦想呢?小叶子对这个世界或许悲悯但是不够长情,相反,生于斯长于斯根在这个世界的陈萍萍、范健却隐忍而忠实地让她的梦想在这个世界延续。
当年萍萍和小叶子的相处情形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在老猫笔下看到什么暧昧。
总觉得萍萍对小叶子的感情应该比范健更接近兄长。
比如五竹受伤来了又去的那个夜晚,陈萍萍靠在壁炉边的自言自语,那种疼爱、宠溺以及一点责怪,很像很像一位思及小妹的长兄。
说句题外的话,看到关于洪竹的叙述时,我常会想到陈萍萍。
不知道萍萍当年是不是也是那种心里没把自己当成太监的心情。
大约如此吧,所以小叶子才会看中他,平等对他,如同亲人。
所以陈萍萍才会敬佩、亲近、信任小叶子,才会接过她的梦想,照顾她的儿子。
所以,我赌洪竹不是包藏祸心的双面乌鸦,也不会犯什么太离谱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