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荣归(一)

庆余年 猫腻 4082 字 9个月前

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那些年龄与范闲相近的年青的人也不由想起了当年的很多事情,那时节的范闲只是个伯爵府的私生子,偶尔还会和这些小孩儿在街上胡闹一番,只是随着年纪渐大,身份相异,却早已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

年轻男子们的眼中有的只是羡慕与一些复杂的情绪,其中一人小声音说道:“我还听过钦差大人讲故事。”

他说话的声音很小,而且说的内容大概也没有人信,所以大多数人都下意识让耳朵过滤了这句话。见人群没有人理会自己,那个年轻人苦恼地说道:“是真的……我还记得是个挖宝贝的故事。”

依然没有人理他,那位提着鸡蛋的大婶兴趣十足说道:“说来咱们这位范少爷,还真与别人大不一样,打小的时候就听话懂事,还有几椿怪事……就说他和伯爵府里的丫环们上街时,啥时让那些丫环提过东西?啧啧,这主人家当的,才叫一个和蔼可亲呢。”

码头上议论纷纷,内容不一而足,不多时,澹州知州领着官员们也赶到了这时,他们急喘吁吁地整理着官服,看着马上就要靠岸的白帆大船,在心里松了一口气,心想千赶万赶,终于还是赶到了。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钦差大人不在船上。

澹州典吏走下梯子,迎着知州要吃人的目光,哭丧着脸说道:“大人半途就下了,这时候应该已经回府了。”

知州大吃一惊,瞪了他一眼,心里急着想去伯爵府,却一时不敢离开,因为钦差大人虽然下了船,可船上还有一干官爷要自己招呼着,在这些范闲心腹的面前,他可不敢太过于拿派。

围观的群众们听着这话,忍不住齐齐喊了一声,旋即长吁短叹起来,口气是满是可惜。

洪常青穿着监察院的官服,带着一众监察院密探下了船,看着码头上的人群。人群被这道冷冷目光一扫,顿时住嘴不言。不料洪常青堆起温和的笑容说道:“提司大人心疼诸位乡亲在码头上被晒,所以想出了这么个不得已的法子,ri后自会出来与诸位乡亲见面。”

他又转身与知州大人见礼,亲切说道:“大人实在是不想惊动地方,所以心意俱领了,只是请知州大人带着诸位先回吧。”

———————————————————————澹州城外不远的悬崖峭壁之上,正有一个白sè的身影奋力向上攀爬着。奋力这个词或许用的并不恰当,因为那个与石壁一衬只是个小白点的人,往上爬的十分轻松,足尖微蹬,手指微曲,整个人的身体贴服着湿滑的石壁,如流动的曲线一般往上前行,根本看不出来有些许吃力。

这人似乎对这一片人迹罕至,满是鸟巢与青藓的石壁分外熟悉,所选择的道路也是无比jg确,便是落手落足处也没有丝毫犹豫,就像是他知道何处石下有处突起,何处疑隙中可以落脚一般。

不用多说,这人自然就是脱离了白帆大船的范闲。

他童年的时候,便开始在五竹的监护下爬崖,一直到十六岁,足足有十年的辰光,他都是花在这道悬崖之上,当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的有如自己的掌纹。

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爬过了,范闲平伏着自己的呼吸,亲近着久违了的石崖,久违了的海鸟与泥土,向上攀登着。

没有花多少时间,他已经站到了最高的悬崖之上,俯看着脚下的海浪拍石,远处的澹州城景。

他回身,有些意外地看到了一大丛盛放着的小黄花。除了花更盛了些之外,这崖顶上的一切,似乎都和两年前没有丝毫变化。

范闲叹了口气,坐了下来,两只脚搁在险兀高崛的悬崖边上一荡一荡着,心里浮现出淡淡忧意与想念。

五竹叔不在这里。

话说挂着白帆的船儿正沿着海湾起起伏伏的曲线往那边缓缓行着,澹州港那方向已经来了一艘小船,小船驶的极快,不一会儿功夫便贴近了大船,船上汉子打手势示意,两艘船缓缓地靠在了一起。

绳梯放了下去,一个满头大汗的官员气喘吁吁地爬了上来。

这时候范闲已经换上了寻常穿的衣服,正在往脚上套鞋子,一时也来不及说什么,点点头示意那位官员开口说话。

那位官员抹去额头的汗,颤抖着声音说道:“下官乃是澹州典吏,特来恭迎钦差大人反乡省亲。”

听着这话,范闲愣了愣,他先前没有留意来者的官服,听来人自报典吏,不免有些意外。他并不是一个喜欢被阿谀奉承的人,但也清楚,堂堂监察院提司、钦差大人回到故乡,澹州的父母官们肯定会觉得脸上大有光彩,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拍自己马屁……怎么知州没有来,来的却是位典吏?

他下意识里看了看远方码头上像蚂蚁一样的人们,眯眼说道:“知州大人呢?”

只是无心的一句话,落在那位澹州典吏耳中却如同天雷一般,他吓的不浅,哭丧着脸说道:“大人得了大人要到的消息,这时候应该往码头上赶来接大人,大人不要怪罪大人,实在是……大人不知道大人到的这般早。”

这连串大人大人的将范闲也绕糊涂了,品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原来澹州城没有想到自己的船竟会到的这么快。

他笑了笑,说道:“有什么好怪罪的,只是私人返乡,哪里用得着这么大阵仗迎接。”

可是码头上已然是大阵仗了,范闲目力惊人,隐约看着有人正在匆忙地准备搭凉棚,又有官员在往那边赶,而聚着的澹州百姓更是不少。

澹州典吏心下稍安,壮着胆子微微抬头,打量了一眼这位已经两年没有回到澹州的大人物,他是在范闲走后才调来澹州,所以听多了伯爵府那位奇怪少爷的传言,在官场之上,这两年更是听多了小范大人在京都、在天下所做出的光彩事业,所以对于这位从澹州走出去的人物早已充满了好奇。

“果然……是天上人物。”典吏被范闲的容貌震了下,马上低下头禀报了今天的情况。

原来林婉儿这位郡主娘娘带着三皇子和一帮子人回到了澹州,早已惊动了全城,这澹州城自从海港生意败落之后,早已成了偏处一隅的小地方,虽说陛下年年施恩减赋,民生安乐,可是……谁看见过这等大的阵势,这可是皇子与郡主啊!

人们都在猜测,既然妻子与学生都回来了,自然小范大人也是要回来的,所以早就做了准备,只是没有想到范闲在胶州处理事情,一应官员百姓都不清楚范闲什么时候到,渐渐松了心思。直到今天,城外忽然来了一支全黑sè的骑兵,穿过城防,直接来到了码头开始布防,百姓们才猜到了小范大人便是今天就到。

时间太紧,所以只有凑巧闻知此事的典吏赶了过来,而澹州知州和那些官员们只怕还在府里避暑,这时候正在忙着穿衣服往这边赶。

澹州典吏生怕州府来不及布置好,让范闲这位大人物生出忿怒之意,所以赶紧坐着小船上来请罪。

他小心翼翼地看着范闲的神sè。

范闲忽然开口问道:“老太太还好吧?”

典吏谄媚笑道:“老人家身子康健的狠,知州大人时常入府请安。”

“嗯,婉……嗯?”范闲忽然皱了眉头。

典吏心中一惊,以为这位爷心里对于今天的接待工作开始表示不满意,吓的背后的汗更多了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