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扼住命运的咽喉

庆余年 猫腻 6521 字 9个月前

“钦差大人的父亲……老范大人,可是咱大庆朝的户部尚书,手下管着国库。”明兰石苦笑着提醒道:“要说起银子来,他的银子可比我们明家还要多不少。”

“范尚书?”明青达微微讥讽说道:“户部不动则罢,如果钦差为了打压我明家,而动用了他父亲的力量……这事情就有些好玩了,相信我,长公主殿下一直这么安静,肯定等的就是那个时候。”

…………明园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明兰石心头微微一寒,知道父亲大人虽然看似步步退让,但和京中的贵人们早就议好了对付钦差大人的方法,内库招标一事的背景,不知道隐藏着多少血光与凶险。

事涉国库,尚书,明兰石不敢再继续这个不能宣诸于口的话题,沉稳换了话题,禀道:“依往年惯例,太平钱庄那边的银子已经备好了,父亲叮嘱的紧,所以这次又额外多准备了三成的银子,以免到时候招标时措手不及。”

内库招标用的是明标明银,先不说成交之后高达四成的定金,便是标银本身就要求事先备好,或是真金白银,或是朝廷认可的钱庄银票,都必须在开门那ri内送抵专门的会场。

这是一笔累积到无比恐怖的数目,像明家这种江南首富,也很难马上拿出这么多的现银,毕竟不可能去卖地卖宅,而且还有六成的标银在中标之后就可以马上回手,皇商们不想占用流水,便会从外借调。而像崔明两家这种大户,每年投标之时需要的现银极多,都是经由太平钱庄筹措银两,以出产货物为抵押,已经形成了惯例。

今年预料到内库开门会有些麻烦,范闲一定会想办法让明家多出些血,所以明家今年让太平铺庄准备开出的银票,多准备了两成,不要小看这两成,基数太大,两成已经是非常恐怖的数目,让明家多质押出去了不少东西。

“太平钱庄是信的过的。”明青达沉声说道:“老关系了,而且毕竟是东夷城的产业,那些夷人总要靠咱们供货。”

“是。”明兰石轻声应道:“而且咱们也不是平白调银子,如今江南一地总有些白眼人,想瞧咱们明家的笑话,这次如果能中了标,也算是给他们一个耳光,同时也是让钦差大人明白,能够代理内库这么大笔生意的家族,还是只有咱们家。”

明青达赞赏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标我们必须接下来,朝廷的制度需要这么大笔银子压在转运司,本意是想剔除那些实力不够的商人,同样,也是为我明家扫了不少对手,天下能调出这么多银子来的人,已经倒了一家,那还有谁呢?除非钦差大人想眼看着明年内库的货没人能接手……不然就只有给我,我们要确保的,一是价钱问题,不要高的太离谱,二是捆绑问题,京里会来压力,压着转运司依往年规矩,十六项分成四份儿,六八一一,我们……还是……只要那个八。”

一半的份额,明家主人还说是“只要”,话语间的信心展露无疑。

明兰石心悦诚服,看似很紧张的局面,在父亲对朝廷制度的分析下,便变得极为容易了,想要中大标,在朝廷那种荒唐制度的规定下,似乎也只有自己家有这个能力。

“海上的事情已经妥了。”明家主人最后缓缓说道:“你让家中的那位也闭嘴吧。”

明兰石听着海上的事情妥了,不由感到浑身上下放松了下来,那是明家最大的把柄,只要被清除干净后,依明家在江南路本地的平稳行事,范闲应该抓不住什么对付自己的理由,但听着父亲最后那句话,明家少爷的心里依然止不住一寒。

他不知道父亲是怎样办妥海上的事情,那些盘踞在岛上的海盗又是如何被灭了口,关于明家的助力,肯定有一部分是来自军方,但是父亲口风极严,所以就连他这个明家少爷,都不知道,京里这次究竟动用的是哪方面的军队。

海上的事情由父亲出面解决,家中的事情,却只有自己解决,明兰石的脸上闪过一抹狠sè。

…………入夜。

明家少爷在苏州城里的一处偏僻金屋内,他躺在床上,双眼望着天,不知道在想什么,怀中一位未着寸缕的女子像小猫一样乖巧地伏着,纤细的手指头在他的胸膛上画着圈。

这女子是明兰石的第三房小妾,因为身份特殊,所以一直养在明园之外。

“兰石。”这名小妾吐气微热,喘息着说道:“我还要。”

男人在事后最厌恶听到这句话,明兰石冷笑道:“还要什么?不知道知足吗?”

这名小妾忽而脸sè一变,咬牙说道:“你什么意思?是不是钦差大人查的紧,海上不敢出船,你觉得我们兄妹二人没什么用处了?”

明兰石微笑着回过身来,轻声说道:“小乖乖,这几年你给我明家挣了这么多银子,怎么会没用处呢?”

话语一落,他的手便重重地拍到了小妾的雪臀之上,震起白浪起伏,娇嗔连连。

小妾媚眼如丝,满怀期待。

明兰石满脸微笑,一掌砍在了她的后颈处,看着小妾嘤咛一声昏了过去,然后用自己的双手稳定而无情地扼住了那道自己亲吻过无数遍的雪白脖颈。

天下士民,没有几个人有资格朝拜朝廷监察院长陈萍萍大人所居住的陈园,所以在他们的眼中,信阳离宫,东顾城剑庐,江南明家的明园,便是世上最美丽、最富贵的三家私人所有建筑。当然,这个排名,自然是没有将北齐上京那座美丽如仙宫的黑青sè依山皇宫算进去的。

离宫里住着贵人,剑庐里有位大宗师,都是离普通百姓距离比较远的存在,只有江南苏州城外不远处的明园,才给了天下士民们更多近距离欣赏的可能。

明家一向不怎么仗势欺人,也没有刻意保持高门大族的神秘,所以许多江南的读书人以及远道而来的游客,都会在苏州城里逛完之后,沿着那条林间的宽阔大道,绕向城外,远远地去看几眼那座美丽的庄园。

虽不能近玩,但如此远观一番,也足以娱目。

明家低调而不神秘,所以这座修成已近四十年的明园,也保持着他们家族的深刻烙印,一砖一瓦,一草一树,一阶一亭,并不如何华丽的刺眼,反是透着股淡淡的亲近之意,而且沿着山下修箿而成的院墙也并不高大,游人们站在官道之上,便能看见里面的飞檐,站得近些,更能听到里面的淙淙流水之声。

亲近,不代表着家常,简约,当然不是简单,在真正懂行的人眼中,一定可以看出这座宠大庄园里每个细节处的无法挑剔,每样用材及设计的巧夺天工,而在军人的眼中,更可以看出这座庄园看似没有防御能力,但只要加以简单的改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成为一座可以据守半年之久的城堡……今天天气不是太好,初chun料峭时候,细雨微蒙,明少爷乘坐的马车孤单地行走在回家的道路上,并没有往常时候可以看到的三两游人与踏青的女子。

马车到了侧门外便有些奇怪的停下了,明少爷拉开车帘一角,露出一截布满y沉sè彩的脸,看着自家正门处。

那里似乎是在送客,一位穿着官服的中年人正满脸怒容地走上自己的马车。

明兰石放下车帘,回头看着邹磊微怒说道:“说郭铮,郭铮便到,你这个上司怎么就这么不知趣?”

邹磊默然,郭铮是他的直属上司,去年的时候还在京都任都察院左都御史。chun闱案后,郭铮领头在刑部三司会审范闲,当时他仗着有长公主撑腰,硬生生打了范闲几棍,想来个逼打成招,却哪里想到范闲的背景靠山如此强大,没有整倒范家不说,事后还因为得罪了林相爷范家和监察院,这三大巨头出手,也没有闹出什么声势,便简简单单地将刑部尚书韩志维搞丢了官,同时将郭铮发配到了江南。

御史大夫郭铮,这一世吃的最大的亏,便是因为范闲,所以他一直记恨于心,如今范闲又下了江南,郭铮看样子是想挑动着明家与钦差大人做对了。

所以明兰石才会脸sè如此难看,心想那个郭老匹夫,挟私怨而动,今ri来到自己家,只怕又是要来施加那些压力来了。

——————————————————————————“父亲,已经交待下去了。”明兰石恭恭敬敬地站在明园一角小院的石阶下,对着屋内禀道。

屋内传出明家当代主人,明青达略有些疲惫和安慰的声音:“好,怎么也要熬过这一年再说,不止族里的人要叮嘱到,不要被官府抓到把柄,便是……兰石你向来沉稳,如今也更要小心。”

明兰石赶紧点头应是。

明青达从房里缓步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疲倦:“先前看见郭铮了?”

明兰石皱眉应道:“是,父亲,他就这样堂而皇之的上门,只怕会落在钦差大人的眼里。”

明青达苦笑一声:“罢了,我们身上的烙印已经足够深,这时候再想与那方面撕脱关系,一来是不可能,二来也没有人会相信,不要再想这些问题。”

“他……是自己来,还是代表着京里那些人?”明兰石犹疑问道。

听着这句话,明青达眼角的皱纹愈发的深了,半晌后才叹息说道:“这些当官的,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身份?”

明兰石心头一紧,知道父亲这句话的意思,代表着说,郭铮是来传达长公主与殿下的意见,有些紧张看着父亲。

“你不要担心,也不用理会京里的意思,殿下让我们给钦差大人使绊……”明青达这位当代首富冷笑说道:“这是要使我们当刀使,我能这么蠢?当然,表面上我们还得依着他们,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怎么回事,坐上那把龙椅的又是哪位。”

明兰石微微皱眉说道:“命令已经发布下去了,只要钦差大人在江南一天,我们就安静一天,只是……老这样一味示弱,总不是办法。”

“是个好办法。”明青达脸上浮起淡淡笑意,“范提司,又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明面上抓不着咱们的把柄,又要忌惮江南一地官员士绅们的反弹,他就不可能端一碗水来将咱们一口吞了……我们老实些,给足他面子,想必他也会给我们几分面子。”

“这位小范大人……可是连二殿下的面子都不给的。”明兰石苦笑说道。

明青达自嘲一笑,说道:“商人的身份,在历史这个层面上总是上不了台面,但如今却恰恰相反,范大人乃是当年叶小姐的儿子,观他行事,一向是伤官而不害民,对于商人也没有什么偏见。他不给二殿下面子,却不见得不会给我们面子。说到底了,二殿下再如何反击,也不过是在官场之上给他下套子,我们……却拥有撬动民间力量的能力。”

“当然,只要事态没有发展到白刃相见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撩拨他。”明青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