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上京城

庆余年 猫腻 3177 字 9个月前

毫无征兆的,道路的尽头出现了一片黑sè的影子,突兀堆在渐成细尖的树木列队的正上方,看上去有些骇人。

范闲以为是乌云,不由笑了笑,虽然不准备像在澹州的房顶上时那样,喊大家收衣服,却准备提醒一下赶车的那位车夫把雨披穿上。

…………马车渐渐地前行,众人终于将那片y暗的影子看清楚了,此时天下的云层也忽然散开,似乎是为了迎接远来的客人,投下来chunri温暖的光芒,照耀在那片影子上。

原来……是一座极大的城池。

这座城池比庆国京都还要显得更加高大雄壮,用大块的青石砌成,高达三丈的城墙略微倾斜,但依然给每个远道而来的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压迫感,似乎那个城墙随时可能将你压在下面。城上犹有重檐楼阁,或许是用来充当角楼,有士兵正在高高的城墙上来回行走巡逻。

一股庄严巍峨的感觉,从这座庞大的城墙中散发出来。

城门前早已经清场了,没有闲杂百姓在此逗留,北齐的相关司处官员正在那片广场上等候着南庆使团的到来。

官道之上,马车的速度渐渐放缓,范闲眯着眼睛,将脑袋从窗外收了回来。他没有想到,这座都城会用这样一种愕然的方式出现在自己眼前,让自己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

北齐上京到了。

——————————————————————礼乐起,双方各自见礼,北齐官员衣饰鲜明,十分华贵,庆国使团却是车马劳顿,不免显得有些委顿,两相比较,显得十分明显。

范闲平静看着眼前的这一切繁琐的程序,只是在介绍到自己的时候,微微颔首示意。在北齐人的眼中,这位英俊的年轻官员是一位趾高气扬的小人,而范闲却根本毫不在意留给对方什么观感。

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北齐上京的建筑上。这座庞大的城池,已经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矗立了多少个年头,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巨大青石的外缘已经有些风化,却依然顽强地保持着坚硬。

范闲有些感慨,他的感慨与所有的旅人都不同,他只是觉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十七八年后,似乎终于可以触摸到这个世界的历史,虽然只是历史的一些余迹。庆国的京都虽然也极为宏大,但一切都似乎有某种新鲜的味道,范闲知道那种味道是自己的母亲留下来的,所以今ri能够看见很久远的建筑,感觉有些莫名沧桑。

范闲一笑摇头,示意自己并不是难耐旅途寂寞。他知道,自从经常赖在司理理的马车里后,在这些人的眼中,自己只怕与风流二字脱不开干系了。斟酌半晌之后,他忽然开口问道:“这已经走了这多天,而且一路官道,速度极快,应该已经超过了国境到京都的距离……这北齐,似乎疆域很有些大。”

马车里顿时陷入一种怪异的沉默之中。

许久之后,林静才笑着说道:“不错,虽然去年朝廷从北齐那边抢了大片土地,但如果论起疆域人口,北齐还是天下第一大国,只是常年内乱,民心分离,所以才不是咱们的对手。”

范闲微微皱眉,心想如果这北齐真的能够振奋起来,只怕自己从小生活的那个国度,还真会有些麻烦。正想着,却听到高达在一旁沉声说道:“如此看来,还有极大一片疆土等着咱们这些人去打下来啊。”

高达此人说话极少,最近这几天不再负责押送肖恩的任务之后,每每说出来简短的话语,却极有荒谬之感,笑果十足。范闲不禁失笑,心想这庆国的官员们,在二十年胜利的薰陶下,果然培养出来了一种极其可怕的自信。

而另一边王启年却苦笑说道:“我说高大人,您可别把我捧哏的差使给抢走了。”

…………沿途使团都是停留在北齐国的各个驿站之中,极少有到大些的城镇驻脚,庆国使团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是看在对方官员小心接待,殷勤侍奉的份上,也不好说些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此次协议,北齐丢了大大的脸,自然不好意思让全国的百姓看见南朝的使团,大摇大摆地在城市之中经过。

但是路上总会遇见一些平常百姓,范闲某ri说出了一个好奇很久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北齐人看上去不怎么恨咱们,反而投向我们的目光中带着一丝蔑视和鄙夷,甚至还有些同情?”

“在北齐人的眼中,我们毕竟还是南蛮子,属于没有开化的对象。”林静微笑应道:“至于两国之间的战争,自然被北齐皇室瞒的死死的,虽然北方民间也知道咱们庆国如今强盛无比,但骨子里依然有些瞧不起咱们。”

范闲摇头叹道:“蒙着块黑布,就当自己不怕黑。”

“北齐毕竟是延续北魏之祚,他们总认为自己才是天下正统,自然对旁的国家有些瞧不上眼。”

这是句老实话,虽然北魏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灭国,但当时那个庞然大物盘踞在这片大陆上,将y影投向四周所有的小国,实在是世上最强大的国家机器。那种四夷来朝的威势,依然停留在北方百姓的心中。所以他们一直以为,北齐依然保有着当年的荣光,他们依然是天下第一强国的子民,看待别的国民时,总会习惯xg地微微抬起下颌,眼光轻轻下垂,自矜着,自怜着,自尊着。

人们都是愿意活在过去的。当然,北齐的官员自然知道这个世界早就变了,这一点从他们对待庆国使团的礼仪上便可以看出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林静继续冷静地分析道:“北齐继承了北魏的大部分疆土与官员,所以天下的读书人也都基本上将北齐奉为正统,之道在北齐,这个话是没有错的。每年chun闱之时,北齐的科举可比咱们的chun闱要热闹的多,不止北齐诸郡才子都会云集上京,就连东夷城的读书人都会不远千里跑去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