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朝议(二)

庆余年 猫腻 3419 字 9个月前

“我说过,我不希望他和监察院扯上关系!”刚刚升为户部尚书的范建,声音似乎一点喜悦都没有,冷淡至极。

对面马车里的陈萍萍嘶着声音低笑了两声,说道:“出使北齐,和我这个破院子可没有什么关系。”

范建忍不住掀起马车侧帘,冷声道:“没关系?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做什么。肖恩如今在你手里,你想杀就杀了,何苦让他去搏这个名声?肖恩是什么样的人,你我都清楚,如果让他回到了北齐,再想杀他,这个难度有多大,你也应该清楚。”

“我没有忘记,你手中也有陛下的一部分力量,相信就算院子里也有你的人。”陈萍萍依然低沉地笑着,笑声里似乎有一种很y戾的味道。

“你我私下见面,恐怕陛下也会不喜欢。至于肖恩,杀不杀得了都无所谓,我榨了他二十年骨髓,留不下什么了。而且北齐的年轻皇帝,也不见得有咱们主子这般大海胸怀,敢不敢用前魏的密谍首领,还要另一说。至于范闲此次出使北齐,真的是皇上的意思,范大人也清楚,如果让那孩子留在京里,天天被太子和二皇子拉扯着,将来只怕会惹出极大的麻烦。”

范建一下子安静了,知道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绝对不能允许范闲参合到皇室争夺继承权的争斗之中。他将车壁的侧帘放下,闭目靠在软垫上,仍然不能放心那个自己看顾了十几年的孩子,与监察院这些恐怖的机构发生任何关系。

似乎猜到他在想什么,陈萍萍冷冷说道:“陛下既然都同意了这个安排,你就放心吧。”

没有人看见范建的唇角绽起一丝冷笑,他淡淡开口说道:“言冰云被抓了,你们院里怎么配合他?”

“自然有人接手。”

“不要派些庸才!”

陈萍萍微笑道:“或许你也该出些力了。要知道上次东夷城派人入宫刺杀了长公主的宫女,叶重一直疑心是院里做的,风声现在也传到了信阳,所以我这边有些不方便。”

范建心头微微一动。

———————————————————————苍山之上,积雪深厚,远处温泉处隐有白雾升腾,那些不停舞动的丹顶鹤却不知道去了何处。范闲细细看了一遍父亲与王启年寄来的信件,然后用手一搓,又搓成了粉末一般,随手扔出了窗外。

窗外雪景极美,大宝和范思辙正在堆雪人,一个大胖子一个小胖子吵个不停,也只有在这种时候,范思辙才会显现出一些小孩子的正常模样,而不再像一个酸腐至极的帐房先生。

范闲微微一笑,想到这些天雪大难行,但京里的澹泊书局依然派人将帐目送入山中,那位七叶掌柜还真是很忠于职守。书局的生意如今好的出奇,京中几家分店因为《半闲斋诗集》的推出,也牢牢地站稳了脚根,而邻郡里的几家澹泊书局分号,也开始回帐了。

范思辙昨天晚上清点帐目,看见那两万三千两银子的净入后,眼睛都有些赤红,一个劲地劝说自己赶紧将石头记的后十回存稿放出来。范闲却不会答应他,这写诗就惹了这么多事,如果让人知道石头记也是自家写的,谁知道还会闹出什么风波。

长公主回信阳了,但朝中依然有她的势力,关键是不知道与她同声共气的,究竟是太子,还是那位自己一直未曾见过面的二皇子呢?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看着下方臣子们的表演,唇角露出一丝极难察觉的微笑,挥挥手让辛其物退了回去,轻声说道:“诸位都以为辛其物比较合适?”

“是,陛下。”臣子们齐齐躬身及地,尾音拖的老长,太息以示尊敬。

那位提议范闲出使北齐的枢密院参赞秦恒,有些意外地看了陛下一眼,赶紧把眼光缩了回去,此时群臣一致认为范闲不适宜作使节,估计陛下也会改变心意吧。

“朕,倒与诸位卿家看法有些不同。”

殿上马上变得安静了下来,只听着庆国皇帝清淡的声音在宫中回荡着:“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范闲当ri殿前风姿,诸君想必也还记得清楚,虽说是位文臣,但也曾有过牛栏街手屠刺客之勇,如此佳才,又岂能总在太常寺、太学院这些清静衙门里打混着。”

听到此处,众人才明白皇帝陛下竟是早有了主意,只是不明白为何陛下非要让范闲去北齐。

皇帝淡淡看了群臣一眼,继续说道:“历练不足,故而要多加历练。朕看范闲行,这差事就交给他去办吧。”

天子说行,那就一定行。

群臣不敢多言,只是林若甫与范建的脸上都多出了几丝忧sè,他们倒不会刻意掩藏这一点,身为人翁人父,有此反应是自然之事,如果要假装出兴高采烈,吾皇英明,反而会让陛下和群臣看轻了。

“范建。”皇帝看着户部侍郎,微微皱了皱眉。

“臣在。”范建听到自己的名字,微微一震,赶紧出列。

皇帝轻声说道:“朕要你的儿子担这个差事,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范建沉默了少许,马上便醒了过来,微笑应道:“臣不敢有想法。”

“是不敢还是没有?”

“是不敢。”

“如果你敢,你会怎么想?”

宫殿之外风雪交加,殿内温暖如chun,却因为君臣间的这几句对话便得与室外一般凛然了。与范建交好的官员们不禁暗中着急,心想司南伯大人,今ri为何殿前应对如此乱了分寸。

片刻之后,只听见范建轻声回答陛下的话:“臣与犬子分开十六年,如今只是相逢数月,便又要分离,不免有些不忍。”

这不忍二字轻轻回荡在宫殿之中,不知道会落入谁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