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申侯已经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公子余臣也想当天子的话,事情发展到最后势必会发生战争。
战争似乎是解决一切问题最后的底线。
更何况是针对当天子这样的大事。
“嗯--,你说的不错,当下秦人的实力确实不错,我们应该全力争取。即便是将来秦人不愿意帮助我们,也不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申侯说道,“既然这样,二位说说是本侯亲自前往这几个国家,直接跟他们说说呢?还是派使臣过去跟他们说呢?”
事情已经定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这就好像今天不但要求你内容合乎规定,而且程序也要呵护规定,不然也是不正确的。
“我的意思跟刚才申侯所说的一样,还是先派使臣过去跟这几个国家谈谈,如果有意向的话,我们再进一步谈他们的条件。我想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只要是帮助了王室,多少都会要一些好处的。”缯侯说道。
这话其实就有意思了,只要是帮助了王室,在拥立王太子继位这事情上出了力的国家,都是要有一些好处的。
当然也要包括许国和缯国,不然我们的兵马不是白出了吗?潜台词就是我缯国和许国都不是白来给你申国帮忙的,你申侯在考虑其他国家利益的时候,最好也把我们两个考虑考虑。
申侯不傻,自然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于是笑着说道:“在这件事上,二位出了大力,等将来王太子继位天子之后,本侯一定会在天子面前为二位建言的。自然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普通人的好处无非是给钱给物,但是天子的好处就多的去了,不但能够给你钱和物,而且还能够给你土地和人口,还有更具诱惑力的爵位。
加官进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许侯听罢,笑着说道:“申侯这话就见外了,你我都是同路中人,同进同退,我等更是以申侯马首是瞻。缯侯你说是这个理不?”
缯侯赶紧道:“就是这个理,我等要与申侯共进退。”
“哈哈哈,哈哈哈,我等共进退,共进退。”说罢,三个人都高兴的笑了起来。
欢迎你!
?西周时候的诸侯国犹如大浪淘沙,一点一点的淘沙之后能够剩下来的都是当时的混的相当不错的。
现在许侯给自己分析出来的这几个国家,都是在周王室畿内诸侯中的佼佼者,如果能够得到这几个国家的帮助,王太子姬宜臼顺利接班的事情几乎就成了。
申侯听罢,认认真真的分析了一下当下的情况,“芮国不好说,毕竟这个国家一直以来紧靠大河,跟东边的晋国关系甚好。如果晋国的态度不明朗的话,芮国的情况也不会好说的。我看是这样,对于芮国的态度跟晋国一样,先发信过去,如果能够取得支持最好,实在没法取得支持,也不要让他们生乱,跟着公子余臣走就行了。”
芮国的事情先这样解决,随后就是正东边的郑国。
西周事情的郑国不是春秋时期的郑国,此时的郑国还在关中。
身申侯想了想道:“郑国乃是王太子姬宜臼的叔父执掌,一直以来对王太子甚是欣赏,我想这个时候请他站出来支持王太子姬宜臼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对于郑国,申侯还是蛮有信心的。毕竟郑国的先国君郑桓公那可是有名的贤臣,一直劝谏天子宫湦要实行仁政,后来当犬戎带兵打进关中的时候,郑桓公还曾经带兵增援镐京的天子,无奈敌人的进攻速度极快,没等他带兵赶过来,犬戎就已经杀死了周天子姬宫湦,毁坏了镐京城。
最后郑桓公带兵追击犬戎残部时,被犬戎袭击后身死沙场。
也算是完成了一带贤臣的应有的使命。
郑桓公战死之后,长子掘突继位为郑国国君史称郑武公。
这个郑武公也不是一般人物,乃是有野心的人,再加上跟周王室的关系还算不错,如果要请郑国也支持王太子姬宜臼继位为天子,想必应该不会反对。
至于南边的矢国,这个国家总有那么一种说不来的劲头,实力不济,野心不小。
申侯在想,“这个关键时刻要想让矢国帮助我们,我想肯定是要出点血本的。”
矢国确实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申侯知道矢国如果出面帮助王太子姬宜臼的话,那肯定是要花本钱的。至于人家想要什么,他暂时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