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跳下马,沿着乌氏戎安营扎寨的地方一点一点的走过去。
“大夫,这有什么好看的呢?不过就是戎狄安营扎寨的地方罢了,值得来来回回的查看吗?”看着嬴康认认真真查看的样子,赵伯圉不仅说道。
“你看这地上的营帐痕迹很是整齐,这就说明敌人没有遭到袭击,也没有仓皇离开,而是很有秩序的从这里撤走了。”嬴康对赵伯圉说道。
顺着嬴康所指的方向,赵伯圉看见敌人的营地虽然已经搬走了,但是从地上所留的痕迹来看,敌人确实搬走的很是彻底,几乎没有太多的东西。而且敌人营地留下的痕迹也很是整齐,没有慌乱的痕迹。
“大夫说的对,从敌人留下的痕迹来看,他们确实是有秩序的搬走了。”
“既然是有秩序的搬走了,那就说明他们一定是接到了什么命令这才走的,而不是被被人强迫之后,被迫离开的。”
“可以这么说。”赵伯圉答道。
“既然是接到命令才迁走的,那会是什么命令呢?”嬴康继续问道。
“既然是前来给亳戎帮忙的,肯定是接到亳戎的要求,这才全部出动给亳戎帮忙去了。”赵伯圉答道。
“你在看,这地上的搬走的痕迹,泥土还是湿的,这就说明他们搬走的时间并不长,肯定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嬴康指着一个坑对赵伯圉说道。
这里应该是乌氏戎搭建帐篷的时候挖的坑,果不其然,里面的土确实还是湿漉漉的,虽然山中潮气重,但是超过两天以上,坑里的土也应该被晒干了。
既然这个坑里的土还是湿的,这就说明敌人是不久前才从这里将自己的帐篷搬走的。
“大夫分析的太对了,既然这里坑里的土还是湿的,确实说明敌人撤走的时间不长。那以大夫之见我军该如何呢?”赵伯圉问道。
嬴康仰起头望着远处的山峦道:“乌氏戎乃是骑兵,我们军队大多数是步兵,要想在敌人赶到程国之前,追上敌人几乎没有可能了,我看这样命令将士们吃完饭之后。我们再好好商量一下下一步我们具体要怎么办?”
此时的嬴康知道,既然敌人已经全部从这里撤走。以乌氏戎骑兵的速度计算,这个时候亳戎和乌氏戎已经合兵一处了。
既然两股敌人合兵一处,下一步秦军战斗的难度明显加大了。
事不宜迟,嬴康判断亳戎进攻程国已经有二十来天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应该是双方都筋疲力尽的时候了。
于是嬴康对赵伯圉道:“司马伯圉,留一千兵马守城,其余的兵马一起随我前往毕国。”
“诺---”于是赵伯圉对张茂道:“千夫长张茂带领你的兵马留守千邑。千夫长陈兴、何友寿率领各自兵马跟随大夫和我一起东出陇山,增援程国。”
“诺---”陈兴和何友寿起身答道。
经过几年的战争,秦人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到今天他们的自信心早就满满的了。
当听到嬴康大夫准备带领大家东出陇山前往程国增援的时候,将士们的心中无不充满了豪情。
虽然此时秦军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毕竟此时来到关中的秦军大多数还是以步兵为主,不像在犬丘的时候,秦军数量虽然不多,但毕竟大家都是养马的出身,除了地面作战之外,行军的时候许多将士都能够骑马前行,速度明显要比此时的秦军快得多。
当嬴康带领着两千多秦军赶到黄花山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司马伯圉,命令所有骑兵给战马嘴里衔上树枝,防止战马嘶鸣引起敌人的注意。”快到黄花山的时候,大夫嬴康对司马伯圉说道。
“诺---”赵伯圉得令,立即纵马从前往后,对所有的秦军将士叮嘱道。
叮嘱完之后,赵伯圉再次纵马来到大夫嬴康跟前,“大夫,这里应该接近乌氏戎的阵地了,要不先让大军停止前进,我这就派斥候前往查看情况。”
“也好--,叮嘱他们一定要小心行事,以免被敌人发觉我们的踪迹。”嬴康交代道。
“明白。”
前几天跟着嬴康他们前来黄花山的三名斥候纵马向南边乌氏戎藏身的地方而去。
斥候走后,嬴康对赵伯圉道:“司马伯圉,你带人寻找一处能够让大军藏身的山谷,让大军先暂时歇息一下,等斥候回来后,我们再决定是否要伏击敌人。”
“明白。”赵伯圉答道,随后带人向周边的山谷策马而去。
这里毕竟是关中平原跟北边高原交界的地方,山谷纵横,丘陵众多,要想找到一处藏身的地方,那还是很容易的事情,
很快司马伯圉就找到了一处能够藏身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