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别人磨刀就把人杀了,典型的奸贼。
曹操当时的想法是自己样的?
悲怆表示后悔,后悔也没有用,那后一句是安慰亡灵的,我们站在曹操的立场来用现在白话文重复一遍就很好理解了。
我已经杀了你们一家,是误杀,对不起了,我曹操刺杀国贼董卓未果,刚逃出了京城,我现在要回陈留兴义兵,讨贼董卓,为天下百姓计,这个时候我不能给你们偿命了,这个时候的我肩负着伟大的国家使命,只能对不起你们了,董卓到处贴画像缉拿我曹操,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因为利益和钱财出卖我曹操,我不能因为大意而送了性命,只能对不起你们了。
曹操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
其实这也没什么,在一个乱世,一场战争下来,死个几百,几千人那是常事,黄甫嵩颖川一战坑杀百姓十万。
曹操杀几个人,杀了就杀了屁事没有,他还留一句废话?
这句话说明曹操是有同理心的,跟其他人不同,曹操是一个高远志向的臣子,肩负使命的英雄人物,做错事了马上就说出来,坦诚。
刘备杀了说不说,袁绍杀了说不说,刘备不会杀,要杀也是关羽,张飞杀,自己把责任推干净,袁绍杀了说都懒得说。
在封建时代,百姓性命不值钱,没饭吃的时候,吃人,把自己子女和别人交换,易子而食,天灾荒年的时候就这样,没饭吃,吃树皮,吃完树皮吃草根,吃完草根吃土,吃完土了吃人。
所以你站在那个年代看这件事情,就觉得没有什么的,曹操跟别人是不同的,有正义,坦诚,豪爽,真英雄,至少曹操年青的时候是这样的。
我们进入到新时代,杀人那是不可原谅的,人人平等,杀人偿命,在那个年代权贵杀人,杀了就杀了,跟杀条猫狗,踩死只蚂蚁没有什么区别的。
我们对曹操这句话难理解,就觉得曹操奸诈,只是处的时代不同而以。
公元180年,曹操被朝廷征召做议郎。
议郎是个什么官,品六百石,参议政事,给朝廷上奏折提建议,五官中郎将的顾问应对。
曹操做议郎后,就写奏折,呈述朝中制度之弊,宦官之祸,并为被太监杀害的太傅陈蕃,国舅窦武鸣冤。
曹操上了多次奏折,都没有回应,石沉大海。
曹操做议郎四年,这个时候曹操的父亲曹嵩已经是朝廷的九卿之一,位高权重,掌管着朝中财政,礼仪。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拜为骑都尉,简单来讲就是骑兵营长,随左中郎将黄甫嵩(相当于陆战师的师长),往颖川平叛。
左右中郎将高职不高,不如将军品级高,不过临时授命,可以统领一个集团军,黄甫嵩将四万兵马开往颖川一带,向地公将军张宝发起进攻,双方互有胜负。
相持几月,曹操献夜袭之计,用火攻。
黄甫嵩采纳曹操的计策,一战而定,成功大败张宝,斩杀黄巾军数万人。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战争天赋,黄甫嵩是当世名将,名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严明军纪,知人善用,将士用命,缺点:循循渐进,作战保守。
曹操喜用奇谋,善变通,不拘小格,能捕捉战机。
颖川黄巾被消灭后,曹操按战功封赏,进行提拔,调任济南相。
济南相是个什么官职?
相当于太守,济南国是一个皇亲的封地,治理权,统军权归朝廷,而税收归被封为济南王的皇亲。
济南国位于山东一带,下瞎十余县,相当于一个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