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19)

宰执天下 cuslaa 4122 字 9个月前

自从七天前得知种谔病情飞速恶化,韩冈已经不抱什么希望。

或者说,在去年冬天,种谔病情确诊之后,韩冈就已经不抱希望了。

王厚眉眼沉重:“玉昆,这可不是叹气的时候。”

“怎么了?”韩冈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般的问。

“理当有所应对!”

“追赠、谥号都不会少了他。比起三种,种建中几兄弟还更好打交道。”

“我知玉昆你早有准备,可章相公那边会怎么想?”

韩冈与章惇携手一众宰辅,对于朝堂内部的一干肥肉早就瓜分完毕,而分肥的比例,则来自各人的实力。

韩冈能在其中占据最为肥美的一块,不仅仅是因为太后和苏颂,更多的还是他对军队的影响力,而种谔,就是公认的、属于韩冈影响力的一部分。

“说好的,不会变。”韩冈道。

王厚失声叫道:“你就那么相信章七?!”

“当然。”韩冈点头,章惇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不会犯傻,“不过处道你也可以放心,我也有未雨绸缪。”

当初韩冈压根就没拿种谔与章惇做交换,

真正要考虑的,是原本准备投向韩冈的一批人,会不会因为韩冈的势力顿挫,而远离韩冈。

这么多年,除了欺压武将时还能记得,平时没多少人还会注意到武将的力量。

“算了。担心你是白担心。”王厚盯着韩冈,见韩冈始终不为所动,终是败了阵一般的丧气道,“接替种谔的会是谁?”

“三衙里面有两个缺,你说会是谁?”

“一个肯定是王舜臣。另一个是谁?”

“王景圣自是少不了他,另一个是向家人。”

“谁?”

韩冈嗤笑一声,“等他们家里自己撕掳清楚才知道。”

向家内部始终没能做到一个声音说话,虽然这对文臣来说是好事,但看着向太后的叔父和嫡亲哥哥丢人现眼,韩冈都为太后感到难堪。

王厚也摇摇头,“尊兄要不要调回来?”

“那不是往外推章子厚吗?何况家舅还安康。”

李信外调陇西,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因为他久居朝中,理当出外;

在一部分人的眼里,则是韩冈为了与章惇联手,不得不牺牲李信,让出神机营的职位;

更少的人才知道,韩冈的舅父重病,李信出典边郡,是为了保证他随时能够被夺情起复;

而仅有区区几位至亲清楚,在韩冈能够确认自己控制局势之后,李信特意调回陇西的理由,就变成了为了能够牢牢控制韩家基业,与冯从义一起掌握陇西——除非京师大变,否则韩冈将不会把李信调回——这里面,并不包括王厚。

“那京师,就只有我和王舜臣了?”

韩冈点点头,“所以我想问一问,处道你想不想晋身密院?”

王厚一怔,“现在能做到吗?”

韩冈笑得风轻云淡,“只要我想。”

端起茶盅,章惇喝了口清茶,漱了漱口,吐到了铜痰盒中。

转头望着马车外雾气迷蒙的天空,“真是一年比一年污糟了。”

林希喉咙也有些痒痒的,只是在宰相面前,不敢恣意行事。就像他的屁股一样,挨着座椅的边缘,就没敢坐正了。

这位陪同章惇视察钢铁厂的中书舍人,也望着窗外,叹道,“这些年,京师中得痰症的一年比一年多,多亏了这座铁场。”

林希陪着章惇在工厂区走了一日,头上、身上落满了煤灰倒也罢了,嘴里、肺里也都充满了煤灰。

就是因为城北的钢铁厂,京师的空气一年比一年差。起了风还好,遇上没风的日子,吐口痰都是带着灰。

章惇笑了:“为了每年百万石的铁料,只能权且忍一忍了。”

林希点头,“十年之前,天下各路所产的铁料,加起来也抵不上这一座铁场。”

章惇旋又叹道:“可要是当年知道会是现在这幅模样,就是熙宗皇帝在,也肯定要把铁场搬远一点。”

熙宗皇帝总喜欢把好东西放在眼皮底下,这是有名的。

军器监的一干工厂,熙宗在世时都近万人的规模了,还是得大半蜷在京城内,而且还是皇城边,直到太后垂帘,才一股脑的迁到新城外。

林希道:“当年若当真能设得远一点,京师里面能少一半痰症。”

章惇微微沉吟,“我也在想,还是得把这座工厂迁远一点,否则真的会少活几年。”

林希立刻道:“京师苦铁场久矣,若相公能做主迁走,可是人人感戴。这铁场,向北可迁去孟津,向南放在应天府更合适。”

林希的急迫,让章惇笑了起来:“京师里是不是时常有人抱怨,说要把这座铁场给迁走?”

“每到雾霾天,都少不了抱怨。只是在相公面前不敢说。”

“因为他们都知道,朝廷不是不想迁,实在是不能迁。”章惇又望着窗外,那里有人,有房,有车马,有巨大的高炉,有昼夜不息的烟囱,“花销太大,损失也太大,朝廷迁不起。”

很多人都盼着钢铁厂能从京师搬走,还京师一个朗朗青天。

可如今钢铁厂中,仅仅是各色工人,都超过了一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依附在工厂周边的店铺、馆舍、医院、学校、军营,以及衙门。连专门用来运输矿石和煤炭的铁路都有两条。

这已经不是工厂了,是一座万户以上的大城,能说搬就搬?

这一座钢铁厂,从最初的年产数万石,到现在的百万石,整整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期间投入的钱帛多达千万贯。每年朝廷从这座工厂中得到的直接收益不少于百万贯,而百万石钢铁更是渗入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军器要用铁,铸钱要用铁,轨道要用铁,农具要用铁,做工要用铁,锅碗瓢盆都少不了铁。旧时铁少的时候,什么都能将就一下,现在用惯了铁制品后,怎么都将就不了了。

“相公说的是啊。前两年一座新建高炉爆炸,京师里面就连建房的工钱都涨了两成。停工搬迁的话,朝廷受不了,百姓也受不了。”

宰相的车队安静的行驶在通向城中的官道上,尽管这支车队还是遵守了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但对面过来的车马,看到插在前导车上的青罗盖伞,都停了下来,靠向路边。

车轮下,用柏油和煤渣铺成的道路,让车中乘客感觉不到车在行驶,章惇就像是在闲暇时午后,有一句没一句的与林希聊着天,又静静的喝着清茶。

马车忽然慢了下来。

“相公!”

章惇的亲卫在外敲了敲车窗,林希忙打开车窗,亲卫就递进一张纸条。

章惇看了一眼,就皱起了眉。

林希小心的问:“相公,出了何事?”

章惇摇摇头,语气萧索:“郭逵退了,种谔又亡,谁堪为继任之人?”

林希吓了一跳,“种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