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香在千年之后,成分是不保密,但配比算是秘传。但在今日,材料才是难点。香料之贵,堪比金银。也只有钟鸣鼎食之家,才能集齐需要的香料。
现在韩家的所谓十三香,与后世自然大不一样,这香料方子,是严素心多年的心血。顺丰行在南方的分号,每年都要将大量香料运来北方,而生长在西北的孜然等香料,也同样是顺丰行的主要商品之一。能像她一样把香料当成姜葱一般的辛香料来糟蹋,也只有御厨才有这份大方。
不过这王守义,韩冈可没听过他的庖厨手艺,倒是忠心耿耿,让王安石喜欢使唤他。
“哦,岳父、岳母可还安好?”
“爹娘都写了信,还有二兄的,也有一封信让他转呈。就放在官人的书房里。”
韩冈寻常与王安石并没有太多的鸿信往来,尽管通过邮局递送很是方便,可是王安石还是喜欢每隔几个月让人上京来转交。相对于王安石,韩冈的岳母吴氏倒是经常利用邮局与两个女儿通信。
如今的邮局,已经越来越频繁的介入人们的生活,尽管要说什么私密话,很多人还是不太相信朝廷的邮局,不相信官府能够保护他们的阴私。若是能够托亲朋好友来送信,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多费一番周折。可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只能信件,而且邮局的出现,也使得人们更加乐意与人通信,而不是像过去,使得家书有如万金之贵重。
但王安石完全不同。
“不知老相公要跟官人说什么事?”严素心好奇的问着周南。
周南低声道,“反正不会是诗文。”
每一期的《自然》,韩冈都会通过邮局寄给王安石,但王安石写了些得意的诗文却总是会忘了韩冈。
不知是不是韩冈改变了世界,有好几首韩冈印象中的杰作都没有出现,不过也有可能是王安石瞧不起韩冈诗词水平,尽管王安石最喜欢玩集句的游戏,将过去的诗词,东抽一句,西抽一句,拼凑起来合成一首诗,可他从来也没跟韩冈讨论过有关诗词的问题。
“不知会是什么?”韩冈也在想着
……………………
这一个中秋节,向太后心中很烦。
将桂花酒换了,冰凉的绿豆香薷饮喝下去也不减心中的烦躁。
“官家到底是怎么回事?”向太后黑着脸,问着身前的垂手恭立的翰林医官。
钱乙恭声道:“太后放心,官家并无大碍。”
“上次钱乙你也说官家只要平日里小心饮食就够了,身体并无大碍。现在你看看,怎么还是这样?”
钱乙是小儿医的圣手,他的医术,在来到京城之后,不断与其他名医切磋,又在医学院中多方磨练,早已超越了过往所以儿科医生。
但向太后信任他,让他担任天子的贴身御医,最重要的,是他不像其他御医,给人看病时总是不肯给个明确的说法,而是直话直说。
为人父母,最恨的就是给儿女诊病的医师,绕着圈子述说病情,又因为小儿体质与成人的差异,不肯将药开实在了,总是用一些吃不好病,却也绝不会把人吃死方子。
看着儿女从小病拖到大病,从大病拖到绝症,哪个父母不恨?钱乙说话虽直,但至少是毫不欺隐。或许有人反感他的做法,甚至暴怒,但他的做法,得到太后和韩冈的认同,同时也包括更多的病家。
。
又是一年中秋。
同样的月圆之夜,并非阴云密布,也并非冰轮高挂,给大地遍洒清辉,而是一重薄薄的云层,挡在了满月和大地之间。仿佛重新用薄纱糊上了窗棱,透过薄纱的月光,映得一切都得朦胧起来。
没有天灾人祸,也没有战争兵乱,朝廷上没有大的变动,韩冈近来的工作也十分轻松,一家人理所当然的坐在了一起。
除了远在家乡的父母,除了求学异。地的长子,韩冈的家人,现在都在相府的后园中。
池畔的水榭里,韩冈坐在上首,面前摆着精心制作的美酒佳肴,精心装扮过的妻妾们陪在身边,未喝酒就让人迷醉。
孩子们坐在更下面,他们被严令禁止喝酒,不过他们的面前也都按个人的口味,放了果汁或饮子。
上一个中秋之夜,朝堂上有些风波,云南那边战局未定,那时执掌朝政的韩冈,不能说不辛苦。过节时,也是心事重重。
但这新的一年,韩冈却过得很轻松,云南的战事结束了,朝堂上也无大的纷争,一切都上了轨道,所以这日子过得飞快,只觉得上一个中秋刚刚过去不久,八月十五的满月,就又升到了天顶。
或许这是自己开始变老的征兆。
韩冈自嘲的想着。因为小孩子,总会嫌时间过得太慢,只有年纪大了,才会在突然间猛然想起,时间,都去哪儿了?
“大人,母亲。”
韩钲捧着一杯酒,领着弟弟们上来为父母祝寿。
韩钲的说话用词,已经不是小孩子的口吻了。到了明年,他就将要离开家,前往他期待已久的横渠书院读书。
不过此时的韩钲,外表上还是小孩子,脸上的青涩依然没有褪去,拿着变声期的嗓音,努力装出一副大人的模样,反而惹人发笑。
韩冈与妻妾们对视一眼,千言万语化作一个会心的微笑。
结缡十余载,孩子一个个长大成人,这期间,又有多少风风雨雨,多少言语都难以尽述,但不论如何,他们都是一起走了过来。
韩冈还记得当年任职开封府界提点,曾带着全家人在黄河上凿冰钓鱼。那时候,官位虽卑,却比现在要自在得多。
当时,最大的几个孩子,要么刚刚学会走路,要么还在襁褓之中。
而现在,最年长的一对儿女,再一两年就都要结婚了,下面的弟弟们,将会一个接着一个,成婚、生子。
韩钲定下了富家的孙女,这是韩冈示好旧党元老的行为,也是韩冈融合这个依然有着巨大潜力的团体的又一步。
韩冈犹记得他前世曾经看过的一部风靡了几十年的小说,其中有一个丐帮,帮中分作污衣、净衣两派。污衣派下层人多,而上层的四个长老中,却有三个是净衣派。
如果排除掉小说中的童话成分,那么可以肯定,净衣派的势力会稳如泰山,不论出了何等变故,他们都会牢牢控制住丐帮的大部分权力,即使出了变故,换了一批人上台,但很快,新的净衣派就会再次出现在丐帮的高层
因为每一个污衣派长老,他们的儿孙都会是净衣派的成员。绝不可能有了身为长老的长辈,还要饿着肚子去讨饭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旧势力的颠覆者总会成为自己刚刚打倒的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