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

宰执天下 cuslaa 3428 字 9个月前

张商英就在那边叹,现在御史台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

张商英在台中时,也曾经斗宰相批枢密,尽管几次吃了大亏,如今只能在外州任职,但终究在士林中有着不小的名声,在御史台中,其名号更是如雷贯耳——多少人将其引以为戒,或是嘲笑他是属猪的,只会闷头向前冲,而不懂得相机而动。

李格非不知道要怎么评价那几位眼高手低的同僚,论起相机而动,张商英比之韩琦等谦卑已经差了不止一筹两筹,而如今的御史台,连张商英的一半水平都没有。

幸而这番得意张狂的喧闹,只持续到西南大捷的新闻穿街过巷,传到了花园中。

一众御史面面相觑:“胜得怎么这么快?”

大理好歹是南方大国,幅员犹在交趾之上,而且道路更为曲折。速胜石门蕃,那是因为石门关太近,出了富顺监就到了。可去大理路途遥远,孤军深入,不是该稳扎稳打吗?当年攻打交趾,章惇在桂州,韩冈在邕州,可是整整屯了一年的兵。熊本、黄裳再出色,能比得上章、韩二人?怎么转眼之间,就席卷大理境内。

李格非冷眼旁观了一阵,起身去方便。等他回来,尚未回到饮宴之处,却不意发现龚原正与人在树下低声交谈。

“苏相致仕不远,熊本入京又只是数月之间,太后还会将沈括拒之门外?”

树影中的那人看不清眉目,听他说话又将声音压低变沉,也分辨不出是哪位同僚。但话说得没错。苏颂不日致仕,熊本又必入枢密院,只从朝堂平衡上来看,沈括的任命就是不可避免。

“太后哪里会想这么多!”龚原厉声反驳。

在朝臣看来,维持朝中简单的势力平衡,太后能够做到,要不然就不会有拒绝李南公的三司使任命,但更深一层的权力运作,太后却还差得太多。否则就不会让苏颂、韩冈执掌政事堂,而让章惇、曾孝宽来管理枢密院,这算是什么样的平衡?

“又不是熙宗皇帝。”龚原低声说道。

世所公认,比起仁宗、英宗,熙宗皇帝绝对可算是手腕犀利的君主。变法初见成效,王安石便被踢到了,换上听话的王珪。一边压制碍手碍脚的旧党,一边又压制亲附王安石的新党,直到身边都是听话的帝党,能够老实听话的继续推行他想要的新法。以熙宗皇帝的心性和手段,要不是突发风疾,之后的十几二十年,直到他驾崩为止,朝中的大臣日子可不会好过。

若拿太后与熙宗皇帝相比,其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那该如何做?”

“弹章也上了,还怎么退?事到如今,只能进不能退!”

李格非无声冷笑,利令智昏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好说的?也许做别的事情,龚原都很合适,但当一个谋士,他还差得太远。

放轻脚步,李格非悄然离开。过几日,多半就要出城给他们送别了。

李格非突地苦恼起来,家里的宝贝女儿越发的难缠,也不知道有没有空来做两首赠别诗。

……………………

沈括一夜未眠。

早上起来一照镜子,几乎认不出镜中的那人是谁。

凹陷下去的眼圈青黑,眼中则是血丝密布。皱纹更深了几分,乍看上去,老了十岁都不止。

对着玻璃银镜照着,内室中便传来不耐烦的声音,“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好了。”沈括连忙放下镜子,让人过来帮他拿朝服过来,自己匆匆忙忙的梳洗。

挂在内室门口的珠帘哗啦啦一响,中年美妇便掀帘而出,柳叶眉高高吊起,怒气冲冲:“还没好?!”

沈括最是畏惧继室张氏,催促着下人整理衣饰,用热手巾擦了脸,再用冷手巾擦上一遍,用药水急急的漱了漱口,大声道,“这就好,这就好。”

“慌什么?!”张氏挥退了手忙脚乱的侍女,亲自上来帮忙更衣。

沈括的身子立刻僵硬了,仿佛被蛇盯上的青蛙。

张氏冷淡的向上瞥了丈夫一眼,哼了一声,却没就此再多说,整理着衣襟,道:“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论功劳,你比谁差?没有你在外辛苦,韩相公能这般春风得意?都三次了,每一次都不见他插手帮忙,直到路快修好了,这才点头。这样的机会有多难得,今天若不能选上,还指望他下次再发善心不成?”

最后将腰带给沈括系上,张氏翘起纤细的手指,戳着沈括的脑门,恨铁不成钢:“你还想辛辛苦苦给别人做嫁衣?”

“为夫明白,为夫明白。”沈括连连点头。不管到底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在他这位‘贤妻’面前,沈括从来只有点头。

“唉。”张氏叹了,上前轻轻的理好沈括的衣襟,拉直抚平:“过了今日,就能有一张清凉伞了,也能堂堂正正,到了明日,看谁还敢说你是壬人?”

沈括苦笑,纵有滔天权势也难堵天下悠悠众口,但张氏的话,还是把他给触动了,“夫人放心,为夫明白。”

…………………………

“存中?你这是怎么回事?!”

宣德门外,韩冈惊诧的对沈括叫道,就连晨曦将起未起的昏暗,也掩不住沈括脸上的狼狈。

“相公。”沈括拱了拱手,苦笑着,“今日事了,不论成败,沈括都不想再来一次了。”

“放心。这一次就彻底解决了。”韩冈哈哈笑道,丝毫不在意不远处的城门下,监察御史投来的视线。

御史台那边的一众乌鸦,韩冈留着他们不过是因为没有妨碍,人畜无害罢了,有些时候,还能派上些用场。真要开始咬人,自然是一棒子打死了事。

一名名手中握有一票的重臣陆续抵达宣德门下,有的上来问候韩冈,还有的则是自矜的站在一旁。他们手上的选票,决定了沈括的命运,也决定了未来朝堂上的稳定。

再过片刻,城门一开,朝会也就要拉开序幕。

为这件不算十分重要的事情,等待得太久了,韩冈……已经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