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一)

宰执天下 cuslaa 3648 字 9个月前

“……多谢元长提点”赵挺之向蔡京拱了拱手

“也是小弟多嘴,进了乌台时间长了,自然会有有心人私下走报的不必太过担心”蔡京笑笑,又向南望过去,“不过韩三资政怎么也出来给王安礼送行了,两边来往听说可不多他不是王相公,五日一上朝,庶务全不理”

“怕是避白麻?”赵挺之笑道

“张横渠的谥号交给太常礼院议了,《自然》期刊批了,千里镜的禁令也改了条文,可以说是弛禁了可这韩资政还是看不起区区一个枢密副使啊”强渊明的话中有着浓浓的酸味

酸味是当然的,韩冈的行为让蔡京心里也是犯堵

韩冈辞枢密副使的章疏,已经上到了第四本谁也不知道天子会不会发下第五份诏书这辞章的数目可比当年司马光辞枢密副使时还要多而且之前韩冈已经辞过一次参知政事在士林中的名声好得不能再好,就快赶上在民间的评价了现如今,世人只盼他入两府,却不会有多少异论了

不过蔡京的脸上却看不出来,一边催动马匹和赵挺之、强渊明往西门走,一边笑道:“韩三聪明得很,两府之中危机四伏,他哪里会掺合进去只看郊祀之夜的定储之功,清凉伞在他而言乃是唾手可得,何必在乎迟早?”

这一点就不需要蔡京来解释了,如今半个京城都在议论天子对两府的人事安排除了一开始时对两府尽数党的惊讶,之后便很快就了解到了天子的用心

韩绛和吕惠卿的恩怨,吕惠卿和曾布的恩怨,王安石和曾布的恩怨,蔡确这个见风使舵的党和其他人的恩怨,两府中的恩恩怨怨都传遍了京城

“元长说得是”赵挺之大笑,“现在的两府是天子圣心独运,虽说皆是旧日同道,可东西两府不可能合得来,王平章也绝不愿看见曾子宣入政府只为他,王相公连着两天请对入宫,好不容易才被安抚下来等韩子华、吕吉甫和曾子宣入京后,照样好戏连台,比黄河龙门处的漩涡还险三分,韩玉昆如何会往漩涡里跳”

“说反了,韩三进西府,害怕的该是吕吉甫和曾子宣没看二大王、司马十二和吕枢密是什么下场?三大王现在多半已经到了地头,他是一刻都没敢在京里多留啊”强渊明哈哈笑着,又一下收敛起笑容,“元长,说实在的,你这个殿中侍御史可是惹到他才得来的,可是险得很啊”

蔡京知道韩冈肯定不会记恨,但能不去招惹韩冈,他是绝不会去招惹就算再嫉妒,也是知道强弱之别,“韩资政器量宽宏,岂会在意这些小事”他扬起鞭,“别说了,时间不早了别李中丞到了,我们还没到”

“说得也是”

三人都是给解职出外的李定送行的李定是受牵累而出外,有王安石在上面,很快就会回来,给他送行并不犯忌大半个御史台都会到,当然不能耽搁时间

三人挥鞭驱马,加往西门行去

疾行间,蔡京不经意回头,自韩冈以三章呈于天子,据说王安石和他没有再见过面,若说恩怨纠葛,王安石和韩冈这对翁婿,他们之间的矛盾可是难调和

今天以给王安礼送行的名义同行,也不知会说些什么

百度搜索泡书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tart=”_bnk””tart=”_bnk”””tart=”_bnk”

【晚上还有】

凌晨时弥漫在城中的寒雾,被腾起在半空中的太阳驱散了大半,可阳光照上身时,暖意还是没有感受到多少

已经是腊月初,天寒地冻,比半个月前冷了三分晴空万里的日子,河中的冰层却又厚了三分城内的许多水井都冻住了,提不出水来只有少许用蜀中凿井法凿出的深井,靠着地下深处地气尚暖,还有净水提供

街边卖洗脸水的摊子上,一名小贩正吆喝着,身周热气蒸腾,水雾弥漫生意倒是很好五六个妇人、小子正提着桶在摊前排队冬天的时候,洗脸水的生意总是最好市井中许多人家懒得升灶化冰,干脆买水洗脸,然后出外吃早饭

今天早上,任的侍御史租的官宅里的水井同样被冻上了,出来时赶得急,也是不得不向外面买了洗脸水来洗脸

在福建时,甚至是开封以外的其他地方,都不会有人能想到洗脸水也能拿出来卖,只有民风习逸成惰的京城,才能看到这样的行当

“元长”

来自身后的呼唤让蔡京从街边的摊贩上收回目光,回头看时,一名身着青袍的官员正骑着马过来,向自己招着手,惹得周围市民纷纷看了过来

蔡京冷起脸,待那人勒住马,便冲他喝道:“强渊明,喧哗市井,惊扰百姓,今日你犯在我手上,等着被参劾少不了你的罚铜治罪”

强渊明被吓得不轻,连连拱手,“小的知罪,甘愿受罚只是敢问,一天的俸禄有找吗?”

“哪有那么便宜的事?”蔡京板着脸喝斥着:“好歹清风楼的一张席面”

“请客可以,小弟也当请客莫说清风楼,状元楼也成啊不过元度来不来,小弟可是要好好谢谢他”强渊明嘻嘻笑道,“当然,还要巴结一下元长你这位台端,小弟俸禄微薄,可要少罚几个大钱”

“这台端做得殊无味”蔡京却不开玩笑了,苦笑起来:“昨天你没看到,李邦直一来便给人下马威,还不知日后怎么说呢?”

“且不看,元长你在王相公和韩三资政那边都能说得上话,何惧他李清臣?韩魏王的侄女婿,要不是天子钦点,哪里能坐得上台长之位?”

蔡京笑笑,摇头不言只是他私心里还是在叹息自己的资历,否则这一回就该是侍御史知杂事了若是能做到御史中丞的副手,过两年去知谏院,再过几年升御史中丞,都是有先例在的

可惜他现在只是别称台端的侍御史,主掌台院虽然是乌台三院台院、殿院、察院中最高位的台院,终究还是比不上御史中丞的副手,有一条巨大的鸿沟,需要年的时间去跨越的鸿沟如今次般连跳两级的运气,很难再有第二回

监察御史的人选,照例是由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知杂事三方举荐,然后让天子从中挑选,两府插手不得不过宰执们要想在御史台里安插人手还是很容易,翰林学士和乌台长、副,都不可能是油盐不进的人

台谏官可以指斥两府,两府宰执谁控制了台谏,谁就立于不败之地现如今台谏空了大半,赶在韩绛、吕惠卿、曾布进京之前,这些缺额便被剩余宰执早早瓜分殆尽

除了李清臣是天子钦点——他这位判太常礼院在郊祀前后的表现还算不错——其余人选,背后都有两府宰执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