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而那时的九门提督五营统领穆艾威就是现在的弘光帝的祖父,他早就不满成德帝荒淫无度,不事朝政,导致外戚专权,残害忠良。穆艾威有个拜把子兄弟时任都察院左督御史元齐刚,就是因为看不过去上奏直谏,成德帝非但不悔悟,还下令抄了他满门,元家上下三十六口人无一幸免。

再加上成德帝的宠妃涟妃的娘家弟弟在京城仗势欺人,无恶不作,夺人田地,强抢商铺,调戏有夫之妇,闹得京城乌烟瘴气,百姓敢怒不敢言,官员看了元家的下场也无人敢说。

正好此时各地流民从四面八方涌入京城,穆艾威联合所有能联合的力量,七天之内迅速拿下皇城,随即捉出几个大贪官包括涟妃的娘家,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再说服几大富商借款借粮,运往北部支援前线将领,制定新政安抚流民,发布文书昭告天下,用了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稳住局势,顺利登位,定国号大梁。

也是他选的时间恰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地方官员跟四方将领早已不满吕氏统治,加上天灾人祸这根导火索,以及他自己手上的三万人马,想不成事也难。

现在的成国公吕房通当时还只是一个年仅三岁的无知孩童,是成德帝年纪最小的孙子,穆艾威念其年幼,同时也是做给天下人看,说明大梁接纳前朝皇室,心胸宽广,拨出一个宅邸安排他身边的几个侍从照顾到其十八岁时,册封为成国公。

当然对于前朝的其他余孽就没这么好心了,几年时间里逐一铲除干净,以免留下祸患,就连后来的成国公府也是没有放下戒心,派了暗卫日夜不停监视动静。转眼几十年过去,成国公也是一直表现地唯唯诺诺,毫无建树,皇家也慢慢放松了警惕。

直到弘光帝继位,吕房通把唯一的嫡女吕雅莹送进了后宫,引起了他的警觉,虽然给了一个淑妃的位置却从未想过让她生下皇子,每次侍寝之后都会命人准备避子汤,千防万防还是被她怀上,生下大皇子。此后弘光帝便再也不会近身淑妃,进了华羽宫也只是去看孩子,连话也不肯跟淑妃多说几句。

或许淑妃与成国公心里很清楚,就算等上几年几十年,即使皇后最终真的没有嫡子,皇位也绝不会轮到她的长子,不用点手段,他们吕氏就只能永远臣服于穆氏脚下,岂能甘心。吕房通虽然在国破时尚不记事,架不住抚养他长大的几个身边人几十年如一日在他耳旁泣血的诉说和权势的引诱,加之这些年皇家对成国公府的诸多防范与其他公卿世家对他们避如蛇蝎的态度,复仇的种子越长越大。如果说把女儿送入宫中只是力求自保,那么待淑妃生下皇长子之后,那种子便破土而出,这几年渐渐长成了苍天大树。

在多方筹谋之下,才有了九个多月之前弘光帝的坠马事件,原以为那次皇帝必死无疑,皇后无子,大皇子居长就可名正言顺即位。谁知后来明明咽下最后一口气的人竟奇迹般地缓了过来,导致计划的功亏一篑,反倒引起了弘光帝的猜疑,此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成国公包括淑妃又只能韬光隐晦,不敢妄动。

这时因缘巧合之下,成国公世子吕尚进在与齐国公庶子齐节义喝酒时听到的几句醉话,让他们找到了机会策反西北怀化将军万横。

原来那时齐国公府发生了一件大事,万横乃是老齐国公之子的秘密被爆出,即使后来齐行昆下了封口令,外人不得而知,齐国公府里的人大半都已知晓,包括齐节义。

老齐国公齐行昆与其表妹两情相悦,私定终身,奈何当时齐行昆的母亲看不上这个只会吟诗诵月,不会持家过日子的侄女,强烈反对,导致一个另娶,一个他嫁,殊不知那时表妹的肚子里已经悄悄的有了万横。是以,认真论起来,万横乃齐行昆的长子。到他长大成人之后无意中得知真相,偏偏万从又病故,便揣着认亲父的目的去西北投了齐行昆的门下。齐行昆知晓后对他诸多关照,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嫡子,让万横萌生了不应有的想法。他觉得自己才应该是齐行昆的嫡长子,理应继承国公府的家业。即使后来齐节文受封世子,也没有断了他的念头,以致处处与齐节文作对,不听其号令。

话说成国公知道了这个秘密,便偷偷遣人去找万横谈判,许他事成之后国公的位置,并带去他的亲笔书信,就是前面弘光帝派鲍二偷回的那封。万横明白要想夺回国公府正常途径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冒险一试,于是两厢里条件谈妥,一拍即合。

其实光凭拿到手里的那封信,弘光帝就能拿下成国公与万横问罪,之所以按兵不动,是想引出隐在这个计划暗处更多的人一网打尽,等他们有动作再一举拿下,任他们千般口舌也找不到辩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