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辉等人陪同沈琦前去拜会老友松浦信昌,想了解这个老倭寇头子的情况,故人见面少不了一番客套,得知“共济社商团”即将远航新大陆时,松浦信昌顿生敬意,希望将来想与沈琦合作,双方谈得非常投机。
众人来到一家华人开的大饭庄,沈琦请大家吃饭,酒过三巡,又开始闲聊,这时,朱辉谈起了当年的往事,自称随父亲流落在平户时,曾认识一个叫治部次郎的人。
未等朱辉把话讲完,松浦信昌面露愠怒,突然站起身来,朝着李旦狠狠地瞪了一眼,气氛顿时变得十分紧张。这时,李旦倒是没介意,赶忙起身打圆场,讲起了他早年间在吕宋的趣闻,总算恢复了友好的氛围。
朱辉记得,马克曾在伊岐岛传教,他认为,西门阿尔梅达和松浦隆信应该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西门阿尔梅达得到了航海图,又绑走了白海山等人,按道理来讲,他们肯定得做准备,而到目前为止,整个菲律宾群岛都没动静,或许他们正是在等着治部次郎的到来。
如果这个推论能够成立,那么,三名人质可能都被绑架到了宿务岛,西门阿尔梅达应该也在那儿,于是,朱辉去找费尔南多将军商议。
早年间,西班牙人刚在宿务岛立住脚,西门阿尔梅达就在那里传教,在当地有很深的根基,得知这个情况后,费尔南多将军深以为然,决定立刻在宿务岛展开行动。
于是,费尔南多将军率大军亲自前往宿务岛,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搜捕;朱辉带着宋河、张狗儿、净空和陈学文等人协助调查,但宿务岛居住的全是西班牙人,他们五人根本就派不上用场,一连忙活了十来天,依然是一无所获。
为了搭救玄德真人、白海山和费利佩,朱辉等人跑遍了附近的岛屿,就在他们累得筋疲力尽时,马克突然找来了,带给了他们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负责监控松浦信昌的刘猛等人发现,松浦信昌只带着几名亲信和李旦,搭乘别人的商船走了,而他们带来的那支船队,来了很多明朝的水手,装满了各种的生活用品,足够在海上生活一年有余,于昨日悄悄离开了巴石河口岸。
这时,朱辉忽然意识到上了当,从刘谦和张彪的供词里看出,这二人不过是被人所利用,那些来自明朝的水手,才是多起盗窃案和绑架案的元凶,指使他们的幕后黑手,应该是西门阿尔梅达,如果刘谦的阴谋能够得逞,可以用沈琦的商船前去寻宝,只因这二人失算被抓,导致他不得不向松浦隆信求助。
老倭寇头目治部次郎送来了船只和路费,巧妙地借李旦之口,施展调虎离山之计,为西门阿尔梅达神父创造了条件,看来,他们已经联手开始行动了。
得知真相后,费尔南多将军差点气昏了,他带领大家急匆匆返回了马尼拉,征得了拉维扎列斯总督的同意,把吕宋岛的防务暂时交给了冈萨雷斯,便到沈琦家前来辞行。
费尔南多将军声称:为了不让那笔巨额财宝落入海盗和倭寇之手,将亲自组织一支海军前去追击,因此,不能继续再为商团保驾护航了。
海上乞丐游击队:尼德兰人为反抗西班牙帝国的统治,砸教堂、冲监狱,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当时,西班牙贵族辱骂造反的尼德兰人为“乞丐”,起义者则喊出了“乞丐万岁”的口号,嘲讽西班牙统治者。公元1572年,24只战船组成的“海上乞丐游击队”,向西兰省的港口布里尔发起攻击,建立了尼德兰人起义的据点。
西门阿尔梅达神父作为耶稣会的高级神职人员,是堺町众合会的创始人之一,早在西班牙人统治菲律宾群岛之前,他就经常往来于宿务岛、马尼拉、堺町和平户等地,各地的传教士无不知其大名,连拉维扎列斯总督、佩雷斯大主教都让他三分。
前年,他和如日中天的“新国王”织田信长达成了协议,帮助织田氏从欧洲购买新式火绳枪,在琉球、吕宋等地,郭奕和许灵儿展开一系列行动,粉碎了他们的阴谋,这段书在第三卷《暗战》中已经讲过。
林风通过众合会商人小西隆佐,和织田信长麾下的大将羽柴秀吉取得了联系,收买了两千名浪人,组织了一支所谓“基督教”舰队,在蜂须贺的率领下,到马尼拉协助殖民当局“平叛”,其实是为了配合林风夺取吕宋岛,西门阿尔梅达得知这个消息后,也让织田信长组织了一支舰队,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目的是为了坐收渔翁之利,最终由他来主政菲律宾,建立一个“天国世界”。
朱辉和张狗儿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迫使林风取消了在吕宋岛上的暴动,蜂须贺军团被费尔南多将军所消灭,间接打碎了西门阿尔梅达的美梦。
过了不久,西门阿尔梅达听到了有关白海山的消息,似乎验证了传说中的南部新大陆的存在,立刻动了心思,希望通过控制白海山,挖掘海盗巨头王直的财宝,继而在“南部新大陆”建立新的殖民地,来实现他所谓“天国世界”的梦想。
至于西门阿尔梅达神父为何会有这样的梦想?还得从殖民地的划分谈起。
早在公元1492年(明弘治六年),深受马可波罗游记所影响的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的派遣,携带着给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大帆船横渡大西洋,误打误撞“发现”了所谓“新大陆”,证明了地圆之说,开启了周游全球的大航海时代。后来,经过不少航海家证实,大洋南部还有一片神秘的“新大陆”,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可能除了白海山之外,还没人从那里活着回来。
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大帝国在这个星球上“圈地”时,曾闹出了不少纠纷,经罗马教皇调停,西班牙人享有西经46度以西每一块新发现的土地,而葡萄牙则享有该线以东新开拓的“领土”,而欧洲其他国家对新发现地区不享有管辖权或贸易权。
于是,西、葡两国重新修订《托德西利亚斯条约》(treatyoftordesils),确定了一条“教皇子午线”。遵照教皇的指示,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选择了相反的方向,葡萄牙人往西走印度洋去探险,而西班牙人越过太平洋,开始了他们的冒险生涯。
到了公元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探险家麦哲伦在大西班牙帝国菲利普亲王的支持下,率舰队从新大陆横渡太平洋来到了宿务岛,“发现”了这片群岛,以上帝的名义宣称,把群岛“献给”他的恩主菲利普亲王,将其命名为为菲律宾。但他们因传播天主教也激起了当地人的反感,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据说,麦哲伦是被当地土著人给吃掉了,此后的五十年中,来自新大陆的西班牙人因海上迷航,而失去了这条航线。
直到公元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菲利浦亲王继承了王位,这就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好大喜功的新国王想把殖民地从美洲扩张到亚洲,妄图把太平洋变成“西班牙的内湖”,于公元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派出奥古斯丁教会神父乌达内塔和洛佩斯将军组织远征队,黎牙实比担任总指挥,从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出发再度登上了宿务岛。
西班牙殖民者经过一番征战,击败了当地的部落联盟,要求当地人必须服从西班牙法律,在宿务岛构筑了圣佩特罗堡,为当地部落首领们洗礼,在班乃岛建立了大本营,开始北上谋取吕宋。
公元1569年(明隆庆三年),菲利普二世任命黎牙实比为菲律宾总督,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四月,黎牙实比亲率远征军乘快艇杀向了马尼拉。
其实,早在大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统率舰队下西洋之时,曾奉永乐皇帝诏书,委任晋江侨领许柴佬为吕宋总督,统揽该地的大权,许柴佬在吕宋岛苦心经营长达二十年余年,不遗余力地推行孔孟之道,施行礼仁之治,华夏文明对吕宋岛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尼拉城内的主要居民是华商,更多无数的华人在吕宋岛从事农渔工商,教授当地人纺织、制陶、种茶等工农技术。
统治马尼拉的摩洛王苏莱曼,在当地华人侨领的支持下,联合吕宋岛各地的部落首领奋起反抗,排除投降派的干扰,苏莱曼国王更是身先士卒与殖民军作战,直至不幸中炮牺牲,自此,马尼拉城落入了西班牙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