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李朝之乱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413 字 9个月前

两人拉了勾,弘历高兴的跑到阿依慕身边炫耀道:“额娘,阿玛答应带我去玩喽!”

就在这时,城外跑进一个清军,背上背着四百里加急的令旗,沿着景阳大街,直往齐齐哈尔都统府冲去。

那清军边跑便道:“四百里加急边报,速速闪开!”

胤祚让侍卫拦下那人,大声道:“我就是六阿哥胤祚,什么事情。”

那清军翻身下马,跪在胤祚身前,胤祚将自的私印拿出,那清军才将边报送上。

“王爷,李朝巨变,领议政闵黯勾结张希载图谋造反,已被李焞镇压正法,张希载挟王妃逃至平壤。”

胤祚眉头紧皱,打开那卷文书,上面文字显然是仓促间写就的,落款为延边区参政。

就在同时,百事行的一名伙计也骑着一匹快马从景阳街上飞驰飞过,看见胤祚,立刻下马跑来,被侍卫挡住。

胤祚沉声道:“放他过来。”

那百事行的伙计到胤祚身边跪下道:“草民参见王爷,百事行大掌柜拖草民带来一个消息。”

胤祚道:“讲!”

那伙计担忧的看了看左右。

胤祚道:“无妨!”

“禀王爷,几天前,李朝发生一件大事,李朝右议政金誉实兴兵反叛,传言已将朝鲜国王李焞杀害,朝鲜王妃携世子逃往北方避乱。”

阿依慕疑惑道:“怎么你们俩说的不一样啊?”

伙计和信使分别对视一眼,眼神都颇为复杂。

胤祚道想了想道:“若是我所料不差,这两个消息一个是张玉贞放出来的,一个是李焞放出来的,无论哪个都会有些水分。”

胤祚对地上跪着的两人命令道:“你们两个回去,把我的话告诉你们主子,让他们各自再查探清楚禀报!”

大年初一,齐齐哈尔百姓开始走亲访友。

初来齐齐哈尔的传教士们在春节这天,一起相聚在教堂,聚在耶稣神像下祈祷。

外国自然是没有春节这个节日的,故而春节的热闹喧嚣让他们十分不适,来到齐齐哈尔之后,这种不适就尤为明显。

当胤祚派人给传教士们送来饺子的时候,所有这些不适都消除了。

就连甘道夫也是一边祈求着主的原谅,一边赞叹中国食物的美味。

在炸鱼和炸薯条发明之前,胤祚很难以想象英国人究竟都在吃什么……

齐齐哈尔教堂选址在城外的一处山坡上,山坡下是大片的农田,之所以选在这里,主要是因为城内实在没有空地,而且地价实在太贵了。

胤祚给他们教堂的预算是一万两银子,为了能建成一座大理石制的哥特式教堂,他们不得不在教堂选址一事上进行了让步。

和大清的木质建筑比,石制建筑建造周期要长很多,但既然传教士们不在意,胤祚也没意见。

在齐齐哈尔的传教,与在大清其余各处都没区别,清人宁可给庙里的偶像撒旦捐献无数香火钱,也不愿意回归他们救主的怀抱。

虽然信徒发展不多,但所有传教士的生活,却比在北京城时好的多了。

胤祚实现了他的承诺,所有传教士都领到了月银,每月三两,如果有特长还能再加许多银子。

比如甘道夫就在为胤祚绘制齐齐哈尔的精确地图,他因此每月还有二十两的月供。

而擅长其余学问的也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获得的报酬,能让他们过上在欧洲难以企及的生活。

也有不少传教士认为纵情享乐,违背了他们来大清的目的,并一心传教,这样的人最终都被胤祚履行诺言送回了老家,从齐齐哈尔一路到广州,再从广州乘泰西人的船回到泰西,一路的费用由齐齐哈尔全部负担。

因此,传教士中不和谐的声音逐渐变少,享受在大清通过他们知识获得的一切,变得愈加心安理得。

吃完饺子后,一些传教士决定去城内传教,当然,这所谓的传教只不过是去街上逛逛的借口而已……

百姓们忙着拜年串门,对外国人的传教自然毫无兴趣,最多就是过来拱拱手,热情的说句“过年好”。

这时传教士们也学着清人的手势,稀里糊涂的回应,常引的人们哈哈大笑。

齐齐哈尔天气严寒,冬天一般都休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