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需要骑马拉弓射箭,往往臂力腿力都还算是比较强健,再有了着力之处的前提下往上攀爬得速度着实不慢。
而且这些高度足够的圆木都比较粗壮,士兵们在圆柱的下方吊着,仅有胳膊和手臂露在上方,还十分有效的减少了秦军箭矢射中的几率。
“吾儿,果不负草原智者之名。”头曼激动地赞誉到。
然而头曼的好心情还没有持续多久,便被当头浇灭。
倒挂着的匈奴勇士也被纷纷浇下。
尖叫着,冒着腾腾的白烟,从圆柱上坠到地下。
秦军竟然在顺着圆柱往下倒开水!
此刻正是秦军开饭之前,饭已经烧好然而却还没有分发。
见匈奴的这一攻城方式,蒙恬当即便命令将烧好的热水,从城下运来上了,顺着圆木往下狂倒。
滚烫的白开水,顺着圆木这一媒介开始往下流淌,遇上手臂这一阻碍后自然是顺势而下,从头到脚浇灌匈奴勇士一身。
不怕开水烫的唯有死猪,很显然匈奴骑兵不属于死猪的行列,他们还是怕开水烫的。
在开水的威力下,一个个的匈奴骑兵仿佛下饺子一般往下掉着。
开水流动到哪里,匈奴勇士就掉到哪里。
整个城下一片杀猪一般的哀嚎之声,不知道是烫的还是摔的。
也有一些匈奴勇士,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强忍着高温攀爬到了顶端。
然而还没等到爬上城墙就被秦军一剑一个砍下了城去。
圆木比之云梯的劣势到了城墙上显露无疑。
云梯攀爬城墙,虽然攻打的一方损失同样惨重,然而一旦攻上了城头,便可以直接跳入城墙,后续的士兵更是可以接连不断的补充上来。
然而圆木却没有这么方便了,匈奴勇士需要端正方向先爬到圆木的正面,才能够爬上城墙。
不说圆木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滚动,单是耗费的时间里足够秦军杀他几次了。
更何况九原城里的秦军统帅也不是吃干饭的,而是秦军名将蒙恬。
蒙恬虽然在灭六国时只是搭上了个末班车,然而蒙恬的父亲蒙武、祖父蒙骜,那可都是震慑一方的名将。
自小便耳濡目染的蒙恬,对于守城还是非常熟悉的。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然而此时的匈奴部队尚不足秦军的两倍,虽然在平原上遇上的话,秦军很难正面向相抗。
然而此刻匈奴作为攻城的一方,实在是没有多少优势。
第一轮攻击无果的头曼只得下令暂且在九原城的北面安营扎寨。
在其余三面只是派出了少量的部队巡视,防止九原城与外界交流。
在这草原之上,头曼相信只要秦军敢出城,没有了城池保护之后,自己麾下的匈奴勇士,就一定能够砍下这些南人军士的头颅。
头曼作为第一个一统匈奴的单于,其智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匈奴骑兵就这么骑着马挥舞着战刀哪怕到了城墙根也难以攻进城中。
第二日头曼便派出了大量的军队,分散四周寻找合适的树木制作攻城工具。
好在河套地区虽然此时尚未普及农耕,然而毕竟水源充足,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一些粗大的树木可用。
次日傍晚,外出的骑兵便用骏马几人一组拖着一棵棵的大树,回到了九原城外。
然而怎么做工具又把头曼这一草原上的雄主为难住了。
在宽阔大大草原上,战争都是实打实的,哪用制作攻城工具。
以至于在匈奴族,要说制作简单的运输帐篷的辕辐车还能找到工匠。
那些从来没有见过云梯等物的匈奴工匠守着这一堆的树木实在是犯了愁。
要说做些保护大匈奴勇士到九原城边缘的东西好说,做些巨大的盾牌把整个人防住就可以了。
然而应该做些什么东西,才能把人送到城墙上去。
要说九原城虽然坚固,然而受限于如今的条件也不过三丈左右的高度(六米多不到七米)。
一些比较高大的树木倒是可以直接搭到城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