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一笑,“长公主身份高贵,谁能迎娶她过门,必然势力大涨,可司空宁愿眼睁睁看着杨昌之子占这个便宜也不愿让勃格尚主。”
李承业更糊涂了:“这是为何?”
有句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娶长公主好处那么多,父亲为什么放弃了?他们家没娶正妻的子弟多着呢。
幕僚压低声音解释:“因为司空不愿勃格坐大!司空属意世子继承河东军,如果其他公子尚主,必然会威胁世子的地位,所以司空宁可忍痛放弃长公主,也不会让勃格尚主。”
当年河东军大乱,诸子争权,李司空九死一生,差点死在亲儿子和旧日部下手里。夺回太原后,他悍然诛杀了一批部将和族中子弟,稳住局势。虽然最终成功保住河东,但元气大伤,差点被周围节镇钻了空子。为了平衡儿子、部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防止再一次出现内斗,李司空从剩下的年纪较小的儿子中挑来挑去,挑中资质平庸的李承业为继承人。
阿史那勃格健硕勇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出类拔萃,屡立战功,还几次以身犯险救下李元宗和诸位公子,可惜终究只是义子,李元宗器重他,但始终没有表露出要他当继承人的意思。
河东军部将和阿史那勃格并肩作战,出生入死,十分同情他,对李元宗的偏心颇有微词。
李承业知道部将们更看好阿史那勃格,也明白自己比不上阿史那勃格,非常忌惮这位义兄弟,担心自己压制不住他。
更担心父亲哪天突然被部将们说动,改而立阿史那勃格为世子。
如今听幕僚这么一分析,父亲宁愿放弃长公主也不给阿史那勃格尚主的机会,不就是说明父亲心里自己这个亲儿子更重要么?
李承业如释重负,脸上露出笑容。
义子毕竟只是义子,怎么比得上自己这个亲儿子呢?
幕僚又道:“世子,刚才属下和司空议事时,勃格来了一趟,没有入帐就走了,属下怀疑他可能听见司空和属下的谈话,知道司空不愿他尚主。您看,是不是要防……”
李承业得意洋洋,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打断幕僚:“就该让他听见!好让他有自知之明!”
幕僚嘴巴张了张,眉头紧锁。
……
长安,大明宫。
殿中燃了香饼,鎏金镂空熏香炉立在墙角,静静喷吐着淡青色香烟。
九宁头束莲花玉冠,穿一袭绀色八宝缠枝织金翻领窄袖锦袍,内着圆领春绸衫,腰系绦带,悬双鱼佩,足踏乌皮靴,盘腿坐在书案前写信。
亲随进来通报,凤翔府那边来人了。
九宁闻言,立刻放下笔,让信使快进来。
从杨涧带兵追击袁霆,已经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有消息传回长安。
袁霆撤兵时,她让杨涧率兵做出追击的姿态,逼袁霆往西跑,尽量把袁霆驱赶到其他节镇的地盘去,好让袁霆和其他节镇狗咬狗,然后尽快返回长安,以免横生枝节。
杨涧当时答应得好好的,起初几天每天会派人送信回长安通禀情况,但后来不知道怎么突然和长安断了联系,杳无音讯。
九宁怕杨涧急于求成,非要手刃袁霆,逼得对方狗急跳墙,中了对方的陷阱,派人沿着回凤翔府的路线一路找过去。
这一找就是半个月,信使都走到凤翔府了,还是没发现杨涧和那几千兵士的踪迹,也没找到袁霆。
两方人马不可能同时人间蒸发。
卢公等人怀疑杨涧可能沉不住气,和袁霆同归于尽了。
九宁认为杨涧应该不至于这么鲁莽,坚持派人寻找。
信使往西一直找到凤翔府,今天回来复命。
九宁命宫人撤走屏风。
窗扉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信使垂首跟在多弟身后,大步入殿。
屏风已经撤去,九宁抬起头,认出对方,咦了一声:“杨将军?”
回来报信的信使居然是杨涧本人!
杨涧嘿嘿一笑,挠挠脑袋,“末将失职,请贵主恕罪。”
九宁举袖示意杨涧落座,问:“你怎么去凤翔府了?”
杨涧告罪,跽坐于簟席上,脊背挺直,慢慢道明原委:“那日末将奉贵主之命追击袁霆,逼他往西北逃窜,袁霆兵溃如山倒,急于摆脱末将、夺回凤翔,果真不要命地往西北跑,想找他的盟友支援……后来不晓得怎么回事,他突然不见了,还有他的兵也不见了。”
九宁心里一动:“不见了?”
杨涧点点头。
他到现在都没弄清楚状况。他带兵追在袁霆屁|股后面,首要目的是把袁霆逼入其他节镇的地盘,让袁霆和其他节镇相争。因担心袁霆走投无路之下铤而走险,他始终和对方保持距离,一旦对方掉头,他立刻能反应过来,不至于和袁霆的主力正面对上。
就这样一个追,一个跑,大半个月后的某一天,杨涧发现袁霆突然消失了。
他以为袁霆偷偷走捷径跑了,带人四面追寻,结果只找到一处战斗过的痕迹。
满地都是袁家军尸首。
很显然,袁霆被其他节镇一锅端了。
杨涧找了几天,没找到袁霆本人的尸首,担心袁霆金蝉脱壳,一路找到凤翔府,一无所获。
“目前不晓得是谁伏击了袁霆。”
杨涧最后道。
谁能神不知鬼不觉、一战就灭了袁霆主力?
九宁眼皮直跳:……
这不声不响的作风,怎么那么熟悉呢?
她让多弟拿来舆图,看了半天,眉头轻蹙。
周嘉行远在塞外……隔得这么远,中间还杵着都城长安,不管是谁领兵从她眼皮子底下经过,总该露出点蛛丝马迹,但前些天并没有兵马从京畿经过,应该不会是他吧?
她挑挑眉。
可能是其他和袁霆有过节的节镇趁机下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