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小卖部(修)

这时候,大队安排来装电表的人到了。

他们一阵叮叮咣咣地,很快就把电表装好了。

蒋晓玲贼心疼地交了16块钱耗材费。

大队的人收了钱,说可以帮忙把家里的电线也布好。

苏国强舍不得花那冤枉钱,半送半撵地把人哄走,自己把电线拉好,灯泡装上。

苏溏不由得感叹,还是他们这一代人厉害,虽然没什么文化,也没学过物理啥的,但水电工说干就干,一点不怵。

小卖部很快就开张了。

早上苏卓航他们闹事的时候,牛二嫂也在人堆里看热闹。吃午饭的时候拿来当笑料在饭桌上说了,顺带嘴说了下苏溏家开小卖部的事,就被小儿子惦记上了。

“这臭小子,睡完午觉起来就又哭又闹的,怎么哄都不听。非说要买什么唐僧肉!”牛二嫂跟蒋晓玲诉苦,“我看他呀,是想吃竹笋炒肉片了!”

竹笋炒肉片是他们这的黑话,跟藤条焖猪肉一样,都是揍一顿的意思。

蒋晓玲赔笑:“孩子嘛,都这样,长大就好了!”

“希望吧……臭小子你差不多就行了,别拿那么多!”见小儿子抱了满怀吃的,牛二嫂一头黑线。

苏溏主动拿了个红塑料袋,把零食装好:“这都是耐吃又便宜的零嘴,这么一大袋子也就两块二,够他吃两天的了!我再送他两颗猪油糖。”

……

晚饭过后,苏穆自动自觉收拾饭桌,洗锅洗碗,完了手还没干,人又没影了。

苏溏也不管他。

90年代,农村孩子多,家长为了一家子的吃饭问题也忙,基本采取放养模式,放出去就当丢了,回来了就跟捡到一样。

不过这也跟环境有关。

农村环境相对单纯,十里八乡都是知根知底的,谁是谁家的小孩,爸爸叫啥,爷爷是干嘛的,一清二楚。

往大了说,因为通婚,乡里随便两个人凑一块一问,关系一转,说不定那家七大姑的小叔子的儿子的媳妇就是这家人的小姑子,都是亲戚。

陌生人进村?

那可扎眼得很,大人不管,村里的狗也追着他吠!

农村的狗都是土狗,护主,地盘感也强,陌生人不离开它们的地盘,它们能追着吠上一路。

苏国强拉着小苏沁的小手手,弯着腰耐心地哄她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