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春去秋来已十年

年年安康 我若为书 2469 字 9个月前

自从上头的安王听调不听宣后,上头分派下来的税与粮,哪年不是蹭蹭的往上涨?

他自己都不知道,也许哪一日开始,自己头上这顶乌纱帽,就因为收不齐这高昂的税粮后而保不住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啊……

等到县令领着下人,匆匆赶到待客的花厅后,那个县令骨子里看不起,面上却不得不恭敬讨好的人,也就是上头派来纳钱粮的特使大人,此刻已然坐在了花厅的主位上。

见到县令进来,坐在主位上,一副高高在上模样的顾长宗,勾唇冷笑着,那端到唇畔的茶也不喝了,当即,手里的茶碗往跟前的桌上重重一搁。

“袁大人可真是个大忙人啊?还要本大人等你,呵呵……想来,今年鹿阳县的税银钱粮,定然是按要求收齐了的喽?不然袁大人也不会如此忙碌,连我这个特使来了,都赶不及来相见。”

顾长宗的话一出口,县令听得头皮发麻,来者不善啊……

“谢公公这是哪里的话?下官知道公公您的到来,这才特意亲自去吩咐下人,准备上可口的饭菜好生款待您,这才迟来一步,还望谢公公不要介怀?”

“介怀?呵……”

顾长宗,哦不,也就是这位恨毒了渣爹,早就抛弃了顾这个姓氏的顾长宗,在他被卖的那一刻,他就选择了从母姓谢,也就是如今的谢长宗,谢大公公,冷笑。

“袁大人,一直以来这收税银钱粮的事情,都是世子爷的人在管,你这鹿阳县以往怎样,我管不着,可今年换了咱们二公子管着你这地方,袁大人你可不能给咱们的二公子拖后腿啊!我这个人呢,脾气不算好,却也不算坏,只要你能规规矩矩一分不少的,把今年鹿阳县该交的钱粮都交上来,本大人自然就不会介怀。如若不然,呵呵,我想,你是知道的……”

“谢大人,这个,这个……”

袁县令听着谢长宗的满口要挟,想着自己还差得老远的税款钱粮,不由的他当即抬手,摸着额上浸出来的冷汗,嘴里结结巴巴的应承着话。

谢长宗见状,心下了然,却也正是因为明白,他的眼中闪过锐利,刚才还要笑不笑的面孔,立马就变的严肃狠辣起来。

春去秋又来,转眼间时光匆匆过,已是十年光阴……

安王这个高高在上的王爷,虽是在顾长年与安羽宁心里看来,这是个城府极深的家伙,但不得不说的是,正因为有他在,他们所处的岳州,这十年来也还算是太平,当然,这也只是相对来说的。

大岳六十五年秋,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

岳州府背靠云梦泽,水利资源丰富,加上这十年内也没有别的什么大的灾祸,小打小闹的洪灾虽有过几回,损失倒也不大,除了那高昂的赋税外,百姓们倒也还算得上是尚且温饱,比起其他地方的百姓们来说,他们的日子不知道要好过了多少。

就因为家有余粮,安王治下的两个州府内,百姓们对这位安王还算是很敬重的。

刚来鹿阳县的时候,逃难逃怕了的他们,自然是不敢花钱置办土地。

可后来随着日子久了,一年、两年、三年的过去了,安王治下的这两个州府真的还算太平,加上经过几年的辛劳,他们四家人手里也有了些银钱,这不在第四年的时候,他们四家都分别置办了一些田地。

因着顾长年是大岳朝的秀才,便是逃到了南地来,随着他们户口的迁入,这边也是认可他的功名的,在衙门登记过后,顾长年名下不仅能挂二十亩地的田产免税,便是该秀才每月得的禀米,当他们在鹿阳县安家满了三年后,顾长年每月也能到县衙按时领取。

从这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大岳朝,哦不,或者可以说是安王殿下,对他治下的文人能人,还是很照顾的。

虽然这样的照顾,背后肯定是有深意的,但在顾长年的认知中,他就一个区区秀才,没甚能力,想来别人也看不上他。

至于他为何十年间,也不继续考取举人的问题?

其实新帝南迁帝都到金明城后,不是没有继续开科举选拔人才,只是安王本就有野心,又怎么会允许他治下的人才,流落到新帝手下去给新帝效力呢?

给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安王是不可能做的!

他治理下的两个州府,秀才到府城考取了举人功名后,安王就会从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收拢到了自己手里为他效力,根本就不会放走任何一人流出他的地盘去。

你以为他为何会善待这些读书人?这都是有原因的!

活了两辈子的顾长年,在科举一事上倒是看得很开,大岳王朝其实已经是风雨飘摇,他不想给弃都逃亡的帝王卖命,更不会给那所谓的安贤王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