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信息误差

汉匈西征 孤君道 1728 字 10个月前

如古西提猜测的那样,汉使团内部的确生出了与他们分道扬镳的呼声。

提出这个想法的不是古西提预料中的杨嗣,而是张任。

“张任谨慎有余,进取不足。”

内部会议后,张骞又安抚赵宽,总结着:“此次逃出浑邪王庭,前程可谓千难万阻。眼前虽有波澜,但渡过后,至楼兰国再无阻挠。有令郎相助,入西域后,也将是有惊无险。”

“张公安心,若安国问起,某会推说不知。古西提若从中作梗矫饰黑白,我自会与他辩论清白,不使此人奸计得逞。”

赵宽神色疲惫:“我素知安国心性,我等不负安国,安国自不会有负我等。”

“又让赵卿为难了,事至如今我等如履薄冰,不得不如此。”

张骞也是头疼,时间越久,超出预料、控制的事情也就越多。

从赵宽、到赵安国,再到古西提先后做出他的预料外的事情,而赵安国、赵宽、古西提又连续超出他控制。

赵安国不再是浑邪王庭中那个孤僻、生活在流言怀抱的内向少年;而是变得野心勃勃,开始谋求力量。

古西提也不再是浑邪王庭中那个四处招惹匈奴健妇的强壮战奴,也开始展现不为人知、深深隐藏的另一面。不断教唆赵安国,仿佛一个强势的家宰,为未成年的小主人经营着未来。

权臣一样的作风,简直是恶奴行径。

古西提近来突然展现的态度令张骞恼怒,而赵宽的转变则让他感受到了紧迫感。受宗法影响,也可能是早年积累的感情,让赵宽的态度动摇了,似乎开拓西域一事的热情已然熄灭。

与赵宽分别后,张任又摸黑来寻张骞:“张公,我仍以为与赵氏同行弊大于利。”

“西行之路本就艰险,不论赵安国,还是其奴古西提,皆有算计,此皆灾祸来由,还请张公明察。至今,我不知这主仆二人是同心同德,还是貌合神离。若是后者,与之同行向西,无异于与虎狼共途。”

“若是我等独行,不过些许盗匪为难,佐以天灾而已,无须与沿途各部牵扯过深,卷入与己无关的险境之中。”

张任语气平缓而坚定,目光坦诚:“张公,开拓西域之责重于性命,故我等忍辱九载,苟延至今。若是为开拓西域而死,某死而无悔。若是因赵安国、古西提主仆招揽灾祸而死,或因张公错误决断而死。”

“某,虽死,不瞑目也。”

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得来的只是张骞一叹:“张君,我等开拓西域所谓何事?你我出长安时,所求是为断去匈奴一臂,再无其他奢求。”

“遭匈奴虏获后,经往来商旅之口,我等始知西域本末。”

“于匈奴而言,河套是门户、胸甲,右部、左部才是双臂。而西域,于匈奴而言犹如树之根须。根须稳固,匈奴虽可败,却不可灭。西域于匈奴,正如巴蜀于赢秦,关东于大汉。巴蜀若乱,赢秦霸业难成;若关东生乱,大汉自顾不暇,焉有余力与匈奴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