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争执

汉匈西征 孤君道 1797 字 10个月前

西域各国的贸易路线,寻常的部落裨小王也只有个模糊概念,一些匈奴王也知清楚自己附近的贸易网络。这么宝贵的东西,关系到今后发家致富,赵安国怎么可能轻易告诉张骞等人?

张骞等人是大汉的使者,可西域贸易网络的末端一环,就有边郡汉人、商队参与。

赵安国扎好腰带,脸色严肃:“现在问题有两个,第一是汉使的信息错误,短时间内我很难拿出证据说服他们;第二个是他们人多而且都是勇士,如果爆发矛盾,吃亏的只能是我们。”

古西提闻言,下意识抬手握在腰悬刀柄上:“主人,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手段增强实力。”

“嗯,出发时伯母悄悄给我一袋金币,特意嘱咐我在昭武城买一些奴隶。一会儿我将金币给你,到昭武城后你寻找奴隶商人,买希腊、塞种人奴隶,我需要能战斗的奴隶。如果他们愿意为我战斗,为我效力十年后,我还他们自由。”

自己又不是小商人,没必要出面去跟奴隶商人斤斤计较,身为贵族,手下人出面代劳就可以了。

维持贵族的体面,是避免一些小麻烦的有效手段。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赵安国主仆离去后,杨嗣宣扬着自己看法:“我等身为君子虽处危难之中,亦不能强夺财物而造杀孽。但沿途盗匪甚多,我等善射,当备齐弓矢,斫木为兵。仅需一战,就可自给自足。故而,盗匪寇我,我等杀之,牧民纠集相约掠我,我等亦然杀之。如此,可得牲畜马匹甚多,届时可昼夜兼程而行。以西域之广袤,人口之惆敝,彼追之不及矣。”

赵宽反对,直指要害:“出使月氏乃是我等目标所在,已困九载,眼前为贪图一时之快而横生枝节招惹事端,殊为不智。我以为,当求稳妥。”

张任紧跟着开口:“诸君,出浑邪王城邑以来,至见月氏王前,我等还需仰仗赵安国主仆。若能说服此人一同入汉,今后我汉国使节出入西域如蹈平地也。我等不可只计较眼前之事,还需为今后考虑。”

众人目光落在张骞身上,张骞对着张任轻轻颔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时不过四月上旬,年内能与诸君一道抵达月氏疆域,我心足矣。事已至此,若被匈奴再捕,恐此生逃脱无望。故,不可急、不可贪,当求稳。”

几个人目光落在杨嗣身上,杨嗣双拳握紧,对着张骞低头:“不敢违张公令。”

张骞颔首,这才看赵宽,笑着:“劳烦宽与贵公子商议一番,以消除隔阂。”

赵宽苦笑着应命,彼此师生情谊还是有的,可绝对没有有什么父子情谊。他还要从家族中誊抄一份族谱给赵安国,并将赵安国的名字录入家谱中,让赵安国成为陇西赵氏的小宗宗主。

如果赵宽以后成婚,他的亲生儿子将随赵安国一起区别于陇西赵氏,这一脉中赵安国又是大宗,赵宽的亲子反倒会沦为小宗,即陇西赵氏小宗的小宗。若陇西赵氏有变故,按着现行公认的贵族宗法来算反倒是赵安国有机会继承,资格高过赵宽的亲子。

这就导致一个躲不开的问题,陇西赵氏不会认同赵宽立赵安国为嗣子这一事件。结果不言而喻,贵族会拒绝这种隐患滋生。赵宽会因为这件事情被他父兄从族谱除名,断绝意外情况下,赵宽一脉即赵安国继承大宗的可能性。

现在大汉严格的贵族继承规则下,导致很多开国元勋的侯国因绝嗣而断绝。不是真的血脉断绝,而是妾生子、婢生子、别出小宗是没继承资格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下,没这些人什么事儿,更别说没有血缘的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