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反扑

明骑 隔壁小王 1120 字 9个月前

夜攻时,奥斯曼军团可推进至城下,天亮后,又会被明军犀利的炮火大量杀伤。数日夜间,这种情况竟成为了常态,大维齐尔切迪固执的炮灰消耗战,竟还真的起到了效果。且不说守军的弹药大量的消耗,便是城防大炮也是有使用寿命的。铸铁大炮更是如此,频繁的多次发射后,炮管便会磨损,变形,便有可能出现炸膛现象。

激战十余日后,城下。

突厥斯坦城下尸横遍野,硝烟,尸臭味弥漫着,俨然便是红尘炼心沈清。由于忌惮守军的强大火力,大维齐尔切迪一直拒绝出动全军进行强攻。他不想自己的生力军,精锐兵马在几乎没有射击死角的城下,被守军的铳炮火力成片射倒。

这位自封大维齐尔的奥斯曼统帅,心里还有别的如意算盘,也不愿意让城里的战利品被杀红眼的士兵抢夺。他更希望用城里的钱,粮食,精良的装备,连复辟曾经辉煌过的奥斯曼帝国。

这一夜的攻城血战毫无悬念,以奥斯曼奴隶军团的死伤惨重而告终。

然而几千人的惨重伤亡,却给守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突厥斯坦城攻防战,最终发展成了一场大战役。

这十来天,战局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奥斯曼人虽是久攻不下,处于极危险的境地,随时会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明军围剿。然而,从奥斯曼,从波斯,甚至从欧洲赶来参战的人员越来越多,最终变成了群魔乱舞,这是一场守旧,宗教势力的全面反扑。

其中,既有切迪身边规模不断膨胀的精锐近卫军,也有各地的地方军团和封建武装。安纳托利亚人,特兰西瓦尼亚人,鞑靼人,纷纷派出了自己的骑兵部队。最后,当一支六千人的鞑靼部落骑兵加入进来,切迪手下的部队,规模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人之众,还拥有了大小火炮一百多门。

规模不断扩大的突厥斯坦城战役,发展到如今真真是应了一句老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场战役,很快发展成了中亚教徒,汗国,地方武装反抗大明帝国统治的大规模叛乱,并且一度将突厥斯坦城,几乎变成了一座孤城。

由于来源复杂,这支人数众多的奥斯曼军队,几乎囊获了当时的所有战术体系。装备英国火枪的奥斯曼近卫军步兵,拥有出色的射击技巧,当少量使用重武器的肉搏步兵挡不住敌军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拔出荷兰制造的优质佩剑,去进行火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