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七年,九月中。随着大队明军,渡过大河天险,步步紧逼,龟缩在纽约地区的西人军民,七八万人已是瓮中之鳖。别无选择的西军,既不愿投降,又不能坐以待毙,被迫组织起青壮兵力
,向两线明军发起了大规模反击。
郑森在营帐里睡了半晚,早上的时候被亲兵叫醒,告诉他西兵反击了,郑森听后脸也没洗,便走上了一处高地。
清晨,旭日东升。连日阴雨后迎来了难得的晴天,被团团包围,不停挤压的西人终无法忍受,率先在北线发起了大规模反击。郑森肃立在高地上,左前方是炮垒,右前方是蓄势待发的骑兵
马队。正面,则是依托堑壕,掩体作战的步兵。
雨季施工挖掘堑壕,十分不便,故此明军正面的掩体,十分简陋。除了一些可以躲藏的堑壕,明军还砍伐了大量树木,制造了大量拒马,木桩,用来迟滞西兵的进攻。郑森举着千里镜,放眼望去,五里开外乌压压的西兵,人数近万,且
配备了少量骑兵。人一过万,无边无沿,且西军连宝贵的骑兵都动用了,这注定是一场血战。
“哼,不过困兽之斗!”
郑森一咧嘴,冷冷一笑,左右亲卫将领纷纷哄笑了起来。
大敌当前,年方二十一岁的郑森,不惊反喜,将百锻战刀斜斜向前一指,尽显豪迈,颇有些将门虎子的风采。
“今日,我便覆灭此敌,扬我国威!”
五里,四里,三里,乌压压的西兵踩着美洲泥泞的大地,涌了上来,不闻人声,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攒动人头。
“总帅,有些不对!”
一旁,郑森的参谋官见状,面色一整,凑过来谨慎的提醒了。郑森轻一点头,心中亦是有几分凛然,这样安静的一支大军,此是哀兵,亦是决死之兵,不容小视。在即将覆灭的命运面前,海盗,杀人犯出身的美洲西人,似乎爆发出了空前的凝聚力,让野心勃勃的郑森,心中亦有些沉重,两里,隆隆炮声便响了起来。
仙风道骨的老子青铜像,上书四个鲜红的篆字,紫气东来。马城抬头瞧了瞧,饶有兴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化身为佛,如今已成为主流说法,言之凿凿。昔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
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所以就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尹喜把老子留下来
,请他做篇文章再走,老子就写了一篇专门讲野道冶和野德冶的文章,约五千字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篇文章印成书,书名就叫《老子》,又叫《道德经》。
老子写完文章后,骑着青牛继续向西走,就到了西域,化身为佛。
自此,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叫太清道德天尊,在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殿下,殿下。”
吴三桂落后半个身子,弯着腰,小心的提醒。
“哦。”
马城轻轻答应了一声,回过神来,迈步走进富丽堂皇的突厥王城。
这一夜,突厥之地,四方来朝,也不知多少人战战兢兢,在诚惶诚恐中渡过。当日夜间,举办酒宴,突厥斯坦城内大明,突厥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悉数出席,瞧着是一派其乐融融。富丽堂皇的王城宴会厅中,马城拉着吴三桂,坐上首席,就挨近
在自己的身边。
下首一干关宁系将领,瞧着王爷对吴大帅如此礼遇,皆喜形于色。
马城,吴三桂两人居上,百官起立,第一杯酒,先敬当今大明摄政王。关宁军第二号的人物,夏国相上祝酒辞:“今我皇明,四海升平,福泽万里。有诸将之勇,有群臣之谋。功劳最大的,还是王爷。若没有殿下的英明神武,我等便无用武之
地,殿下万福金安!”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