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三桂

明骑 隔壁小王 2328 字 9个月前

吴三桂恼羞成怒,谋略不成便仗着人多势众,挥军猛攻。

小小的村落外围,激战骤起,箭如流星,弦如霹雳,一点寒光自风中掠过,夏国相满意的收下了一声断气前的长声嘶嚎,百二十步外,一名敌兵发出惊天动地的惨叫,一头栽倒。

砰砰砰!

村落中奥斯曼士兵依托院墙,街道的掩护发铳还击,明军则仗着骑兵的机动行在村外绕圈子,瞅准了,冲上去便是火铳箭矢齐发。

“大人好神射!”

夏国相左右匈奴人的首领,苏丹们纷纷恭维,那半生不熟的汉话,让夏大人心中十分得意。前头,确是关宁铁骑与奥斯曼骑兵,两支精兵之间的正面交锋,战况很快进入白热化,激烈起来。

砰砰砰!

百步开外一阵铳响,硝烟升腾,吴茂疾驰中滚鞍下马,身后便传来几声马嘶,冲向村子的数骑被铳子射翻。铳子横飞,吴茂慌乱中下了马,连滚几圈,起身时掣出背后的大弓,一箭,将一名敌兵射翻在地。吴茂紧绷着脸,额头上的汗水流得像三伏天穿着棉衣,铳子箭矢横飞,却仍不闪不避的张弓搭箭,弓弦响动,又是一箭射了出去,便起身疯狂的发足狂奔。

正在装填的敌兵被他钻了空子,竟被异常骁勇的吴茂欺到了近前。

“杀!”

往腰间一抹,一对沉甸甸的铁鞭落在手中,吴茂嚎叫着冲进村子。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三桂

村外,西南方三十里。

一处密林中,篝火熊熊燃烧,吴三桂大咧咧的坐在火堆旁,手中还捧着一个暖炉,前后左右密林间全是骑兵,有身穿红色棉甲的关宁骑兵,也有服色杂乱的匈奴骑兵,杂七杂八的兵力还真不少,竟有三万之众。

装备精良的关宁军为主要战力,军械服色杂乱的匈奴兵为辅,打从东南边的哥萨克大草原,两天前进至贝加尔湖一线,停了下来,吴三桂打的算盘是观望一番,再做打算,于是三万兵马便藏在林间休整。

选择观望,倒并非是吴三桂怯战,这位吴帅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这三万多骑兵能打的,也就是他的八千关宁子弟兵,那两万多匈奴兵便是些乌合之众,打打顺风仗还行,一旦遭遇克里米亚人的主力大军,那必然是要一溃千里的。

藏兵密林,寻找战机,这便是吴大帅的如意算盘,却未曾料到昨日傍晚,奥斯曼人的两千精骑就在三十里外的村子里过夜,天气太冷,侦骑一时懈怠竟未曾发现敌踪。

直至天亮后轻骑外出捕猎,在旷野中与敌骑不期而遇,爆发激战。

远处隐隐响起人喊马嘶,吴三桂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左右子弟兵纷纷起身,便如同被踩了尾巴的野猫,炸了毛,大军藏身的密林间喧嚣沸腾起来,关宁子弟摩拳擦掌,整备军械,叫嚷声中轻骑飞出,往惨叫声响起处驰援。吴三桂徐徐呼出一口白气,哈哈一笑,心中竟有些忐忑,这些年朝思暮想,终究是等来了两军阵前,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吴氏父子,这些年地位十分尴尬,夹在皇上和大都督之间难做人。

他老子吴襄,早些年挂着个山海关总制的官位,横在辽东与中原之间,作为朝廷牵制辽东的重要力量,那位置是有多尴尬呐。好在吴大帅父子也是人精,早早便结交了大都督胞弟马灿,他父子的处境才好转了些。

吴三桂心中明镜一般,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如今大战在即,吴氏一门富贵荣辱系于一身,全看他一个人了。

村外,明军仗着人多势众,纵横驰骋,很快将旷野中警戒的敌骑剿杀一空,三面合围,将人数不明的敌骑赶回村落中。前线领兵的夏国相发号施令,指挥着数千轻骑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徐徐合围,此人也是有些才华的,使了个围三缺一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