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一声低喝,三十二骑牵马出林,安抚着躁动不安的马匹,心中焦躁等待着黑夜降临,天边最后一丝亮光消失,人喊马嘶,两个军官早按捺不住,将白色罩衫往身上一套,三十二人掩藏踪迹牵马而行,沿一条冰封的大河潜伏,接敌,那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有亢奋,有忐忑。
胆子小的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牵着马,紧紧跟随着前头的辽兵精骑。胆子大的则亢奋的盯着前头火光闪动处,攥紧了缰绳,跃跃欲试,三十二骑沿河蹑手蹑脚地往破庙摸去,火光与喧闹声越来越清楚,其中竟夹着一个女子凄厉的哭叫声。那驿站周围都是旷野,偶尔有一些树木,只有前面十几丈有一片乱石,或大或小。
越接近敌营,女子哭喊声便越发清晰,驿站前有几个火堆,三三两两的敌兵正围着火堆埋锅造饭,烤火取暖,不远处一些马匹正在静静吃着草料,马群,刚好遮住了小股明骑的身影,火堆旁那女子的挣扎哭叫声一阵阵传来,凄婉无助。
冰天雪地中三十二骑,人人愤懑。
那两个年轻的军官咬着后槽牙,单膝跪地,却迟迟不肯发出冲锋的信号,而是借着马群的掩护耐心的等待着战机。鞑子人多,瞧着马匹数量怎也有百来人,明骑人少若是一击不中,陷入敌营那必是九死一生。女子的哭叫声也渐渐微弱,一张张年轻的脸涨的通红,拳头攥紧了又松开,憋闷,隐忍。
一阵寒风吹过,那明亮的篝火摇晃了一阵,竟熄灭了。
黑夜中传来几声咒骂,战机稍纵即逝。
“杀!”
黑暗中一声低吼,竟如同一道闷雷,炸破天际。
两骑当先,翻身上马,挺盾夹枪便冲了出去,战马嘶鸣声突然打破了黑夜的沉寂,杀机四起,踏踏踏,两骑当先冲在最前头,凭借素质超群的战马竟越冲越快,后头则是杀气腾腾,睚眦欲裂的大明青壮。
读!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守土
正月里的西伯利亚,那俄兵的尸体很快僵硬,变冷,侍者慌忙将尸体提走,瞧着皇帝陛下满脸是血,却又若无其事保持着雍容的微笑,那微笑竟是如此诡异,令人心中发毛。
贝加尔湖,西北方。
卢象升以坚壁清野之法,清空了贝加尔湖一线的村落,将二十万军民集中到三座大城,枕戈待旦。瀚海城中轻骑四出,将妇孺老弱撤至城内,留下大批青壮配合官兵作战,有明一朝,破天荒的出现了军民一心,共抗外侮的大好局面,这便是对外战争的魅力。
不拘是官兵,农夫还是市井无赖,万众一心,二十万军民空前团结。
随着克里米亚人大举南下,骑兵前哨战很快便打的激烈起来,机动性极强的敌骑似无孔不入,大明军民奋起还击,双方加起来近十万人的骑兵追逐大战,便在冰天雪地中爆发了。卢象升的打算是以精骑将团练民壮组织起来,背城而战,将敌骑陷在人山人海中。
将数万敌骑陷住,缠战,三股铁骑从四面合围,聚而歼之。
由此战法,大明边民不得不付出伤亡,不得不流血,死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湖西北方,旷野间。
贝加尔湖之畔尽是膏腴的水田,寒冬之时却一片荒芜,数十骑沿着旷野奔跑,死寂,辽阔。这里本为贝加尔湖北岸最为富足之地,眼下却是四野无人。有时又看到大股逃难的民众,拖家带口的,在骑兵保护下往南边撤。
大明边民与蒙古人,女真人征战了两百多年,坚壁清野的经验可算十分丰富,
小堡庄子不能留,大镇子也一样不保险,一些大型的镇子,集市甚至由于人口财帛聚集,更成为游牧骑兵攻掠的主要日标。大明边民,是最了解那些游牧民族的轻骑,数万轻骑呼啸而来,那真真是无孔不入。
所谓轻骑,机动性是超乎寻常人想象的,那真是聚散如风,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