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腊月间。
大同府,锦衣卫所。
丁文朝命人将废弃的锦衣卫所修缮一番,用做官厅,进驻西北的军情司一贯的低调,神秘。厅中燃起了炭盆,温暖如春,十余军官围坐一圈闲聊起来,言谈无忌,话题自离不开女人,秘辛,粗鲁却又十分真是。
“大人来了!”
外头响起一声低喝,厅中军官们纷纷起身,肃立。
丁文朝大步进了官厅,抖抖大氅上的雪花,笑骂道:“娘的,竟比关外还冷,坐。”
十余个将官重新落座,言语间便收敛起来,改谈公务。
下首,一个年轻军官颇有些不忿,低声抱怨道:“大人,那孙传庭太跋扈,不给咱面子。”
话音未落,丁文朝眼中精芒一闪,看了过去,那军官吓的一个激灵,慌忙起身肃立当场,十多个军情司军官顿时噤若寒蝉。
良久,丁文朝才轻声道:“你喝了酒么。”
那年轻军官吓的汗流浃背,慌忙道:“回大人的话,午间喝了两杯,暖暖身子,太冷。”
丁文朝将视线收回来,轻声道:“你是军人,不是碎嘴的泼妇,自律些。”
那年轻军官慌忙应是,不敢再告孙传庭的刁状,军人,两个字便让厅中气氛肃然。
{}无弹窗第九百三十九章军人
山西,大同府。
孙传庭重赏了参与清涧县之战的一干地方将领,却对亲临大同的丁文朝没什么好脸色。孙传庭性子忠直,自然对丁文朝这样的特务头子没好感,不冷不热的应付了,便亲往前线督战去了,如今,近三万卫拉特兵马散布在陕北几条大河之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已难逃全军覆没之局。
自大明英宗之后,蒙古人在大明九边来去自如的轻骑,头一回被陷在陕西,被四面围剿,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到蒙古人尝到孤军深入的恶果,那就是被全歼。
三边总制行辕向前线推进,大同府冷清了下来。
丁文朝却不以为意,军情司进驻大同并开始招兵买马,攻略西北,军情司责无旁贷。
抚顺,辽王府。
年关将近,马城自塞北前线返回辽东,洗去尘埃便酝酿着军情司的改制,中兴后的大明本质上仍是一个集权国家,这一点马城认识的很清醒,集权,倒并非什么坏事,一个十七世纪的皇明帝国必然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有一个强势的朝廷。
不如此,则大明日后必然四分五裂。
马城可不想一两百年后,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纷纷叛乱,由此,军情司必然改制,扩充,成为朝廷控制地方的利器。久居上位,马城政治手腕越发成熟老道,也更狠辣了,威严日重。改制前,马城先将军情司与锦衣卫,东厂合并,合兵之后再做切割。
锦衣卫镇抚司,各地卫所,东厂全部并入军情司。
如此,军情司便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也十分不妥,于是马城再将军情司切割,分成两司,新成立一个内务司。说白了,这个新成立的内务司专管地方,军情司则专管对外战事,情报侦查,紧急状况下有调兵之权,自然,事后会有军法司调查该员是否越权,调兵是否必要。
以军情司,内务司,军法司为框架的组织形式渐渐成型。
三司并立,与专管司法的三法司互相钳制,如此,朝廷可以通过这些强有力的行政机构,牢牢控制住地方。马城几乎可以肯定,后世他会被人写成暴君,类似铁血首相俾斯麦之类的角色,他的手腕远比大明开国时太祖还要激烈,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到了夸张的程度。
这并非是什么好事,可也不是什么坏事,无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让一两百年后的皇明陷入分裂,战乱,马城倒宁愿背上一个骂名,变本加厉的实施中央集权,不如此便无法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