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管,三只信鸽携带加急军报飞了出去。
冯德眯起眼睛下令看管好鸽舍,人死光了也要保全鸽舍,这些咕咕叫的可爱信鸽,事关清涧县百姓的身家性命呐。
山西,大同。
三日内,共计一百二十一只信鸽从陕西境内,飞到大同。
孙传庭坐镇大同府,心中惊叹,这些陕西各地飞来的信鸽,让他精神瞬间抖擞了起来,生出一切尽在掌握的美妙感觉。这些咕咕叫着满天飞的信鸽,便代表着大明新政的丰硕成果。对大都督马城一手创立的兵学,孙传庭从抵触到心服口服了。
这兵学真真是博大精深,大到重炮战舰,小到这些传讯的鸽子,这便是兵学兴起后结出的累累硕果。这个仗,孙传庭觉得打的太轻松了,大都督这是给他铺好了路,让他扬名天下,这不是知遇之恩么。胸有成竹,孙传庭胆子便大了起来,这一战必是全歼,打不成歼灭战怎对得起大都督提携之恩。
分析陕西各地传来的加急军报,清涧县,这个地名很快引起了孙传庭的注意。
清涧县加急军报,瓦剌人主力在清涧县,骑兵数万,榆林府告急。
孙传庭在地图上找到了清涧县的位置,心中明镜一般,恍然大悟,瓦剌人的动作够快竟已渡过了无定河,却不意在清涧县栽了跟头,行踪暴露,于是孙传庭便从容组织大军四面围剿,围追堵截务必将千里奔袭的瓦剌数万轻骑,围歼在陕北地区。
{}无弹窗第九百二十八章鸽舍
清涧县最大的治安所,就在交通要道的边上,原本是延绥重镇的一座屯兵堡,连防御设施都是现成的,堡内有储备粮食有水源,两面靠山一面环水,易守难攻,平日里用来操练民兵,战时可作为战术支点使用,如今,狼烟一起,治安所中便挤满了人。
临战兵危,治安所中挤满了逃难的百姓,废弃的房舍木屋被利用了起来,整个清涧县的青壮大多聚集到治安所,竟得能战之兵三千余众,受过基础军事训练的青壮一万两千,只是军械奇缺,只得临时赶制些长弓,短矛凑数,火铳则集中起来发到有作战经验的人手中。
官厅,指挥作战的竟是一伙地方豪强,指挥官是治安官冯德,十里八寸人称冯爷。冯德有些蒙,他是辽军出身不假,却只是个小小的骑兵队官,辽军进关天水之战受了些伤,就地安置当了个治安官,他管过最多的兵力是一队人,如今手握一万五千兵力竟不知如何是好。
冯德有些麻,周围,清涧县一干地方豪强都眼巴巴看着他。
冯德心知这个时候他不能怯场,他是辽军,后生嘴里的辽兵爷爷,士绅心目中的百战良将,他得把这一万五千青壮组织起来。大明中兴,藏兵于民,不是每年接受几个月的军事训练就能行的,还得有人指挥,以冯德的能力虽说指挥不了过万大军,可没吃过猪狗也总见过猪跑。
几万人挤在治安所,那点存粮吃不了十天半月,冯德硬着头皮将一批批民壮整编,一营一营派了出去,白天出去风险太大,便夜里一营一营的翻山越岭,仗着清涧县民壮们熟悉地形搞夜袭,找粮食,弄吃的,晚上折腾累了白天再躲起来,想来不至于闹的伤亡惨重。
冯德在辽军征战多年,战场经验很丰富,基本的路数还是懂一些,狠着心将一营营民壮撒出去,却始终将三千精兵握在手中,养精蓄锐,打仗必留预备队,这是辽军人人皆知的道理,慈不掌兵,清涧县子弟兴许有些伤亡,却终究是本土作战吃不了大亏。
乡绅们见这位冯爷十分笃定的样子调兵遣将,心中大定,竟对这位辽军出身的治安官言听计从,无人不服。辽军威名之甚,可见一斑,辽军在这西北边陲便是百姓们的精神支柱。冯德身上笼罩着辽军将领的光环,可不要小看了这一身光环的力量,真真了不得。
有了这层光环在身上,清涧县十万百姓都听他的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