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小农

明骑 隔壁小王 2277 字 9个月前

顾绛先在心中点头叫好,这一条,便是戳中殿下的弱点,也是大明北方大乱的根源,兵灾,流寇四起流窜进湖广,大肆掳掠,粮食产地糟了兵灾天下便因此大乱,死人无数,这也是实情。

马城却仍温和道:“湖广不足,加上辽东丰腴之地,又如何?”

那举子贾有道倒是有几分辩才,仍抗辩道:“辽东太远,不妥。”

马城竟又咧嘴一笑,温言道:“那便再加上南洋,南洋稻米一年三熟,亩产千斤,走海运,四通八达,可够天下人吃了么。”

那举子终是无言以对,又不能做违心之言终于泄气了。

嗡嗡的议论声中,顾绛一拍大腿眼睛便亮了起来,心中便叫了一声好,对呀,听说那南洋膏腴之地,良田不下亿万亩,真有一年三熟的稻子么。那堆积成山的道米走海路,从南洋到广州旦夕可至,便是运到江南也不过数日夜,运到天津,京师想来也比漕运快的多,该着海运大兴呐!

顾绛手心便冒了汗,这位殿下竟然又将太祖禁海运的祖制给推翻了么。

他不愿做违心之言,便在心中接受了马城的说法,这位殿下所言条条切中要害,实在是无法反驳的。

身侧,陈子龙面色古怪,低声道:“顾兄,收回去。”

顾绛闻言,便错愕道:“什么?”

陈子龙面色涨红,低声道:“你拍的是在下的腿。”

顾绛慌忙将拍在陈子龙腿上的手,收了回来,心中汗颜听的忘情了,竟是做出这等丑事,这便尴尬了。

{}无弹窗第八百三十二章小农

顾绛看着身侧大咧咧坐着的陈子龙,心中苦笑,这位陈兄性子太过梗直,实在不适合做官。又是一声轻叹,他顾某人又何尝不是科举无望,屡试不第,在家中吃尽了娇妻的白眼,他顾绛也只是个小小秀才,从十八岁考到二十七岁,心中又何尝不是恨极了经史子集,八股文章。

这八股取士,也不知断绝了多少人晋身之阶,让多少人报国无门。

顾绛愿意来听讲,便是他家娘子威胁他,他敢不来,就出钱给他捐个监生,入国子监进学。顾绛自是抵死不从的,顾某人满腹才学一肚子文章,捐个监生算怎么回事,那还有脸见人么,如此后世大名鼎鼎的一代大师顾炎武,便在二十七岁这一年迷迷糊糊见着了辽王马城,还是前排就座。

人山人海,怕不得聚集了上万人,水泻不通。

众书生伸长脖子等到颇不耐烦,便有一位英武不凡,七尺男儿穿一身常服,现了身,在护兵环绕下站上讲台。顾绛本能的随着众书生起身,行了一礼,望着不远处这与他年纪相仿的英武青年,浓眉大眼,一身常服,倘若不知他便是当世军神,辽王马城,只会以为是个相貌堂堂的寻常武者。

正错愕时,那英武青年便手按讲台,眼皮一抬,十数年征战养成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便让众书生安静了。马城倒是行的磊落,做的光明,拱了拱手便手按讲台,今天便将步子迈的大一些,讲一讲皇明为何险糟不测,沦为异族奴役的鬼域,从经济学来讲便是四个字,小农经济。

在崇贞九年的南京,讲小农经济的局限,危害行不行。

马城认为是可行的,来了这时代才晓得大明朝的精英,论才智还远远强于后世,大明是风气坏了,非人之过,大明的精英只是被僵化的儒学将思想禁锢住了,便如同戴着脚镣跳舞,步履蹒跚还被捆住了手脚。

大明精英能理解小农经济的概念么,马城认为是能的,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呐。

“所谓小农,便是佃农,自耕农,当属此列。”

“小农经济,起于战国,自战国起,民得买卖土地,便有了这小农经济,维持至今,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老婆孩子热炕头。”

一阵哄笑,万余士子不意殿下竟如此诙谐,哄堂大笑,又会心一笑,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一句戏言,还真是极贴切合用的。议论纷纷中,顾绛面色有些古怪,竟无话可说,这位殿下起于军伍,竟然对经济之道涉猎的如此之深,这小农经济起于战国之说,当真精辟,竟无可辩驳的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