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民情

明骑 隔壁小王 2310 字 9个月前

田间地头长满了刚刚发芽的青苗,连成片,几百里,看似十分壮观,这山东地面被流寇滋扰的少些,虽连年旱灾却不至于活不下去。真正活不下去的是卫所军户,这青州离黄河不远,离大运河也不远,故此粮价稳定很快便恢复了元气,正在渐渐兴盛起来。

马上,崇贞皇帝驱策战马缓缓而行,几次欲开口询问却又忍住了。

英国公,一干锦衣卫将领都心中疑惑,皇上这是有什么话要问,又忍住了呐,还闹的他自己面红耳赤的。

连绵几百里的粮田,似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张维贤顺着皇上的眼神往地里看,心中恍然险些笑出声来,这便有些滑稽了,皇上来山东体察民情却不认得地里庄稼,种的是啥。总之是连成片的几百里良田,青苗发芽星星点点的绿意昂然,一片生机。英国公强忍笑意,他自是认得这些庄稼,是庄稼也不是庄稼,他府上田庄也有种这玩意儿的。

轻咳一声,张维贤打马上前,有意无意笑着道:“这棉花,二月间便出苗了么。”

姜是老的辣,一句话便替皇上解围了,眼瞅着皇上涨红的脸色慢慢恢复正常了,还一面恍然之色。

眼神不济的青州知府,才慌忙道:“正是,今年天时来的早,撒了种,浇了水,天气转暖用不着十天,这棉花便出苗了。”

张维贤呵呵一笑,崇贞皇帝解开心中疑惑,便正色道:“这几百里粮田都种棉花么,百姓吃什么?”

皇上只是随口一问,却险些将青州知府吓的栽倒马下,还以为皇上要治他的罪。

知府大人慌忙翻身下马,匍匐在路边战战兢兢道:“陛下圣明,这青州棉花产量大,又抗旱,半月便可成熟采摘,走运河运至江南,再往福建广州发卖,恰巧空船可运粮食回来,如此则循环往复,百姓富足,陛下圣明呐!”

崇贞皇帝心说这倒是个能臣,安抚一番命他起身,心中纠结很想追根问低,问一问广州福建的粮食又是打哪来的,却终究还是忍住了,在臣子面前露怯可不光彩,这样问不是显得朕很无知么,还是别问了。

{}无弹窗第八百三十章民情

出京的官道上一时竟烟尘滚滚,马蹄声轰鸣中,崇贞皇帝被勇士营,锦衣卫簇拥在当中,策马飞奔竟意气风发,真真找回了先祖率二十万铁骑,纵横草原时的英姿,这般英姿,大明天子本是不缺的,后来却被读书人生生阉割了。

数日后,济南府。

大队骑兵自北方滚滚而来,吓的城门处守军惊慌失措时,百余锦衣卫抗着一杆龙旗进了济南府,打前站,先行报备。济南百姓纷纷躲到路边闪避骑兵,目瞪口呆看着一杆龙旗,竟无人识得天子的旗号。

半个时辰后,崇贞皇帝在三千骑兵护卫下,进至济南。

皇上心中便有些郁闷了,龙旗先一步进了济南,怎的街上不见百姓跪地山呼,反倒家家户户关起门窗,如临大敌呐。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皇上气呼呼的进了济南府。

身边一干锦衣卫是心知肚明的,百姓不认得龙旗呀,这圣驾也不知多少年没来过济南府,百姓怎会认得龙旗,没准还以为是哪伙山大王进城了呐。当是时,皇帝被圈养在深宫,别说百姓就连京中五品以下的官员,也未必知道皇上长什么样,只能大朝会时远远看个大概,这便是大明朝读书人的功劳。

皇帝早已脱离实际,被一伙读书人忽悠的晕头转向,偏偏皇帝又至高无上,言出法随,这还能不乱套么。明明没有虚君的土壤偏偏要忽悠皇帝,架空皇帝,摊上个脾气不好的皇帝,不挨宰便没有天理了。

马城可比那伙目光短浅的读书人看的远,先开民智,再弱化君权,不如此一步一步来,天朝上国终究还是家天下。先开民智,再议一议是君在法下,还是法自君出的问题,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有虚君的可能。

儒教,一面在法理上主张君权天授,一面嚷嚷着要架空皇帝,这不是自相矛盾煽自己嘴巴子么,那能做到么,何其愚蠢。君权天授,天老大,皇上老二,一言不和便动刀子杀人,又能如何,充其量喷口水骂几声昏君,然后便被厂卫乱棍打死了。

济南府,德王朱由枢正在吃茶听戏,护兵来报龙旗到了,将德王险些吓了一跟头。

德王定了定心神,怒骂道:“混帐,失心疯了么,皇上怎会到山东来,打京城飞过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