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子这样的锐卒还有很多,散布在前线壕沟里,山坡上,密林里,为辅兵提供充足的保护。
看着两个眼巴巴的少年,张水子和善道:“吃吧,吃饱了有力气干活。”
两个少年三两口将馍吞了下去,还拍拍肚子,让张水子心中有些好笑,都是半大的少年正是最能吃的时候,这样一个少年敞开肚子吃,真能将一个小康之家生生吃垮了,虽说能吃可力气长的也快,用不着几年就是个壮小伙。
“水哥,水哥,今儿还教刀法么?”
两个少年吃饱了闹腾起来,张水子不以为意,指点了两人一个步法,两个少年便兴冲冲的练习起来。
要练刀,先练步法,倭刀术的精髓便在于奇诡的步法。
倭刀术,在这时代的明军中也很常见,尤其在台湾军中习练的人极多,这和台湾镇军海盗出身的背景有关,与倭国武士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当年戚继光戚大帅,便将倭国刀法改良后,创出一套戚家军独有的倭刀术,以此反制倭人效果绝佳。
半个时辰后,吃饱了喝足了,辅兵们纷纷起身,一口唾沫吐到手上,磨拳擦掌将镐头抡的上下翻飞。不多时,明军前沿壕沟中推出大量泥土,一道道堑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掘进,论挖沟种地,这些农夫大肚子汉个个都是天赋异秉。
后阵,帅营。
京中有圣旨道,无非是劝勉,吹捧,将辽镇各部大加褒扬了一番。
{}无弹窗第六百六十六章堑壕
辽阳城防不如抚顺那样高大坚固,却拥有多道城墙,这与辽阳地势有关,城防直接与辽东长城相连,多道城墙组成复杂的防御体系,与西方同时代棱堡的设计异曲同工,皆是利用地形组成多个方向的交叉密集火力。
可说大明朝边堡的设计,修建,与同时代的西方是殊途同归的。
所谓城防,无非都是以高低搭配,正面结合侧射火力,对攻城之军形成多重火力打击。
时至今日,明军早积累了丰富的攻城经验,对付这类拥有晚上防御体系的坚城,颇有心得。以重炮压制,围而不攻,以土木工事掘进,挖壕沟建胸墙掩护直瞄火炮,抵近猛轰,明军运用起这套战法已日渐成熟。
这套战法也并非马城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大有来头的。
这套战法在军校中是教授重点讲解的,大名鼎鼎的堑壕攻城体系,由现代工兵的创始人,大致同时代的法国元帅塞巴斯帝安,沃邦提出的。说来简单,便是挥舞锄头挖壕沟,挖出来的土造胸墙,步兵躲在战壕里掩护大炮层层推进,以犀利的炮火摧毁城防。后世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大量运用的土木作业围困国民党军,便是这一攻城战术的改进版。
古人打仗,也并非只知挥舞着刀枪互捅,也是怎么阴险便怎么打。
开原,台湾两镇在马城指挥下,打一开始就找对了方向,走对了路子,先于法国人发明了堑壕攻城战法。马城这个兵学宗师,现代陆军奠基者的地位便坐实了,因为沃邦元帅此时,还是个两岁大的孩子。这套堑壕战法,为近代陆军的战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极大。
前线,抡起镐头的辅兵营,掘进速度极快。
辅兵营除了镐头也装备火器,火器以台湾式短铳,手铳为主,佩腰刀,棉甲,少量锁甲,战情紧急时也是可以投入作战的。随军作战的辅兵越来越有近代工兵的影子,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大明陆军的工兵绝对是全世界最出色的。法国人创造的堑壕体系,简直便是为新明军量身打造的,大明工兵远比欧洲工兵精锐,善战。
论骑术,炮术明人未必行,论挖壕沟挥锄头明人不是针对谁,世界第一!明人挥舞起锄头那便是种族天赋,各种复杂的地形都难不住精锐的明军工兵,打地道,挖墙脚,农夫出身的明军工兵,锄头挥舞起来足以让全世界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