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如此强横的实力,若还不能凶残霸道任性一回,那便愧对这些年来战死的开原子弟,大明将士了。为了与全世界流通极广的西班牙银币对抗,新发行的台湾银币可也不能偷工减料,也是要足额制造的。十分之一的含银量,足够让台湾府手中握有的库银迅速膨胀,以解决台湾发展面临的银荒问题。
然而台湾水师此时仍无力远征美洲,在马城的时间表里,远征美洲得是十年后。
议定,新发银币由台湾两府,三司官造。
有了银币便要筹建银行,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近代银行,此事也万万急不得,这场瘟疫倒刚好让台湾府冷静下来,进入沉淀期,两府官员开始埋头治理内政,也有效避免了台湾府这个庞然大物,因为过度膨胀而崩塌的隐患。
四月,香港九龙。
南居益回到台湾主持筹建官办银行,铸造银币,铜币,此时听闻副总兵艾万年在宁州阵亡。消息是傅宗龙传来的,傅宗龙对顶头上司洪承畴,还有那位手握五省兵权的陈督师大为不满,言两位大人率领大军拆东墙补西墙,各省兵马苦不堪言,然而大军云集,剿灭流寇只是时间问题,阵亡几个总兵,副总兵又算的了什么。鼠疫并未在在南方大范围蔓延,傅宗龙反倒在信中说,陕西之地出现了瘟疫,弄的各路兵马人心惶惶。
马城回信,嘱咐傅宗龙不要硬抗军令,总不能让两位上官挑出错处。
至于防疫,傅宗龙也是亲民官出身,做的不会比他这个骑兵连长差。
此时,各地赶来的商人已经云集九龙,将小小的水寨挤的人满为患,有钱有势的还可以住进水寨,差一些便只能在马车上过夜。马城也没料到会来这么多人,便下令调集民夫,辅兵上阵,在九龙兴建房舍,民宅对外发卖。大批台湾民壮赶到香港,大兴土木,务必将这场盛会办的尽善尽美。
马城居住的山庄里,每天来送礼的大明士商排成了长队。马城终于明白隋炀帝,是怎么把扬州,江南变成人间天堂的,一尊大神往这一座,来投机的士商便如同过江之鲫,络绎不绝,那是不可能禁绝的。礼物堆满了厢房,院子,连王月这俏佳人也掩着小嘴惊呼,发财了,发财了。
{}无弹窗第五百一十九章银币
并且大明的医道也极为昌盛,总比那些开刀放血的西洋医生靠谱的多。
王月大嗔,被爱郎取笑到面红耳赤。
袁可立也心神大定,叹一声治国艰难,开拓进取更是不易,鼠疫,在江南传播的范围极小,然而环境差的北方,村镇,却不免要遭受一场浩劫,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场鼠疫爆发加速了大明的灭亡,也是事实,可想而知鼠疫传播到北方之后,北方各省更无一日安宁。
王月大为伤感,轻启贝齿吟起一首小曲儿。
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
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
马城击节赞了一声,袁可立也老怀大慰,不免夸赞了这江南美人儿一番,一老一少两人论起诗词歌赋倒也投缘。谈了会风月,便该进入正题,得了荷兰人的五百万两战争赔款,极大缓解了台湾府发展中遇到的银荒困局。大笔现银入库,流通起来,仍无法完全满足台湾府的需求。
可见白银这玩意儿,对大明商业发展有多重要,和后世的石油差不多,白银就是现如今大明商业流通的血液,台湾府发展的特效药。银荒困局不彻底解决,发展便是一句空话。大明朝的商品经济实在太过发达,经济越发达,需要的白银就越多,可是白银就那么多,所以到最后,白银就不够用了。
对于发行纸币,袁可立是极为抗拒的,马城只有苦笑的份,心知大明君臣都被太祖他老人家坑怕了,对于纸币有一种本能的抗拒。马城只得慢慢开导,说服袁公,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句谚语,棍棒打不垮经济理论。
这句话的通俗意思是,无论你多牛,都要照规矩来。
太祖就是个牛人,也要按规矩来,虽然他发行了纸币,一千,一万都印过,可惜的是,几百年来,大家还是认白银,就不认纸币,再牛都没用。当朝崇贞陛下是想赈灾的,哪能不想赈灾呢,之所以赈灾不成,是因为没有钱,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没有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