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袁崇焕都在私信中大发牢骚,天天被皇上,阁老们逼着出战,苦呀。马城是有些幸灾乐祸的,总督天下兵马是那么容易的么,上有卤莽暴躁的天子,一群只懂勾心斗角的大员,下有各省勤王兵马,每天也不知道有多少烦心事儿。皇上的话要听,部堂阁老的话也要听,没准哪天袁督师就被逼疯了。袁督师在京里遭罪,马城可也没闲着,抽空将山地战战法整理成册,让部下军官们研究实施,山地战么在军校里是学过的,眼下刚好派上用场了,一共整理成七条战法,编成作战手册了。
便于隐蔽集结和秘密接敌,达成战斗的突然性。
便于广泛实施迂回包围,穿插分割,近战歼敌。
便于轻装步兵和小分队活动,开展游击作战。
便于凭险据守,扼制要点,节省兵力。
便于隐蔽配置和机动,进行伏击和袭击。
便于就地取材构筑工事、设置障碍、制作简易器材。
便于采集野生食物,克服短期补给困难。
将这七条后世山地战法整理成文,卢象升,倪元璐大为赞叹,以之为兵家必学之经典,在马氏兵学理论里重重的写下了一笔。具体实施起来,马城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山地战法,打山地战就是要迂回,包抄,多路突破。
对主要突破方向,集中三至五倍甚至更优势的兵力,主要突破方向通常选在对方防御疏忽并对整个防御利害攸关的地方,便于集中兵力攻击主要目标,便于扩张战果。进攻通常有二至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可成二至三条兵路,但其中必须要有主要方向和主要兵路,以形成有重点的多路围攻部署。
如此复杂的山地战法,不是一个不识字的大老粗能掌握的。
{}无弹窗第三百八十二章丛林战法
这一晚和王贞同样心思的聪明人可多了,却人人都装着糊涂,这些事情心里想想便可,万万不能议论。
入冬后下了一场小雪,天阴沉沉的就是不肯下大雪。
山上难民少了许多,马城无力解决几万难民的衣食住行,只能让难民成群结队走长城,去滦州永平一带安置。马城不是什么圣人,不可能拿出军粮养活难民,谁也不知道这场仗还要打多久,军粮储备便尤其重要。至于棉衣山上多的是,从虏兵尸体上扒下来的棉甲,牛羊马的皮子都可以御寒。如此,数万百姓已是感恩戴德,协助大军作战的民壮超过两万,被马城通通编成了辅兵营。
一场小雪过后,天寒地冻,想动大兵也动不成了。
只是各营营官们不甘寂寞,伏击打的越来越勤快,马城对此也听之任之,让部队保持活力是极好的。尽管百姓不停的分流去滦州,翻山越岭聚起来的百姓仍是越来越多,让来远楼一线人满为患,天气寒冷山中也无法躲藏,也不知多少百姓死在山中成为野兽的食物,虏军赖在关内不肯走,早倒霉的便是百姓。
百姓在山里从秋天躲到冬天,虏军仍是没走,许多人便活活冻死了。
冬日里,温暖如春的帅营。
卢象升十分不忿和马城激辨:“所谓名教,一曰治国平天下,二曰内圣外王,岂不伟哉!”
马城沉稳道:“既是外王之学,便是治政之学,既不发问自然,又不叩问人生,岂非狭隘乎?”
卢象升被驳的面红耳赤,一时无语,马城心中得意这是家中两位才女,于凤君和柳自华总结出来的儒家悖论,把这位卢进士也问住了吧。这两个小娘们儿是真的狠呀,这是从根子上找儒教的不是呢,太狠了。
马城傲然道:“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无非都是治国之学,然而这天底下处处都是学问,佛家曰一花一世界,道家曰道法自然,世界,自然便不是学问了么,来来来,你这翰林官倒是说说看,你名教是不是狭隘之学?”
卢象升更是无言以对,面红耳赤气走了,还重重的把门摔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