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事之秋

明骑 隔壁小王 2343 字 9个月前

左右开原子弟目不斜视,骑在马上颠簸起伏,似乎全然看不见轿中美色。

茗香偷偷看着行军中的开原铁骑,时而看着马城抿嘴轻笑,倒为这寂寞的旅途增色了不少。马城放松缰绳让战马处于放松状态,看着官道两侧正在深耕土地的陕西百姓,轻声叹气,历史记载明末北方大旱,陕西旱灾尤其严重,甚至三四年没下过一滴雨,这些农人注定是白忙活,可怜可叹。

因此想到后世一句经典的话,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中华大地注定不是一块乐土,北方连年旱灾,南方连年水灾,黄河,长江还时不时的泛滥,几乎是年年闹灾害。天启二年,大明人口绝对超过了一亿,连年灾害所谓的生存空间,非是空谈,想北方数个省份连续三四年旱灾,只凭镇压万万是无法长治久安的,对外扩张是唯一的生路。

偏偏大明享国二百四十余年,从未对外扩张过一寸土地,实在有愧天朝上国的称号。

只是安南缅甸东北之地,就能养活多少明人,更不要提地广人稀的东北,物产富饶的南洋,马城越想越觉得荒谬。一个儒教的仁字,便将天朝上国的手脚绑了一千多年,最终被毗邻的弹丸小国差点征服了。倘若大明此时坐拥南洋南亚,朝鲜之地,区区旱灾又何足惧,只是南洋出产的水稻就尽够吃了,妇人之仁的仁字,便是儒教万恶之源。

傍晚,大军在野外扎营休息,篝火生了起来。

趁着夜色常茗香软语央求,马城便陪着她夜游军营,满足她小小的好奇心,这还是个十八九岁的少女。所过之处部属纷纷送来刚烤好的野味,吃的茗香小肚子都圆了起来,格外的娇俏可爱。行至京营驻地停下脚步,放眼瞧去,和安静的开原营比起来,京营有些嘈杂乱哄哄的。

马城不以为意,神机营已经扩充至十五营,近八千众,多是从流民中招募的陕西民壮,乱一些也在情理之中。近八千众,其中一半是以开原军制整编过的新军,也是京营中难得见过仗的精兵,也提拔了一些中下级军官,自然都是身家清白忠君爱国之士,还有一些勋贵子弟。

这十五营兵马,是马城留给天子的护身符,杀手锏,直属天子的近卫兵马。

{}无弹窗第二百三十七章多事之秋

马城见是戚金身边亲兵,大吃一惊,慌忙命人将两人好生照料着。打开密信马城脸色瞬间阴沉,将信递给傅李两人,贵州土司叛乱糜烂数百里,天子急调皮岛副将秦邦屏率滇军主力,回援贵州。

忠于大明的贵州土司兵主力,都在皮岛,这一乱便将皮岛兵力抽空了近一半,无力进取了。李开元哑口无言,傅宗龙气的摔了杯子,他本就是贵州铜陵县令,麾下还有五千贵州兵,才刚升迁后院就失火了,如何不怒。三人相视一阵无语,辽东糜烂,二十万兵马正在山海关,锦州苦苦支撑。

陕西民变刚刚平息,贵州又乱,江南又不稳,真是多事之秋,三人却都心知肚明,这就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的结果了,道德君子们什么下作的事情都干的出来,别说抗拒朝廷拒不交税,谋反作乱,毒杀君王也是有过的。

三人皆扫兴,马城喟然长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贵州叛乱,这一刀正捅在大明腹心软肋处,此时此刻真是太要命了,迫使大明朝廷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本就不多的机动兵力只能疲于奔命,从皮岛千里迢迢赶回贵州平乱,至于南京兵马早就指望不上了,李开元咬着牙骂了一声,养不熟的白眼狼。傅宗龙却苍老许多,身材似乎也佝偻了些。

马城也忍不住愤然道:“杀不尽的蛮夷!”

傅宗龙脸色一僵,自然反省起大明立国之策,厚待蛮夷的政策是不是错了,如今关外女真蛮夷压的大明喘不过气,南方土司又趁机作乱,历史上安南也是反了又反,有明一朝这民族政策便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贵州之乱,对傅宗龙这贵州亲民官是极大的打击,也是他人生中一个污点。

看着傅宗龙情绪不佳,马李两人便知机告辞,都没了闲聊的兴致。

归家,一位榆林富商的园子。

郁郁葱葱的榆树林中,两个信使上前叙话,言秦邦屏以副将之职,领三千贵州精锐五日前坐海船动身,应是快要到松江了。马城脸色阴沉修书一封,命两人带给秦邦屏,信中只有一个意思,杀,敢在这种时刻捅大明一刀,不杀如何震慑宵小,但凡起兵作乱的全家老小一个不留,斩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