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叛军和建奴见仗时,一触即溃,和官兵打起来却花样百出,智谋过人,简直个个都是积年老将。更深体会到讨寇是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除非大军坐镇陕西,又有大量粮米救济,讨平一个地方巩固一个地方,否则流寇是剿不完,这火是救不过来的。
而叛军又熟悉地形擅长打埋伏,却是令人无奈了,开原铁骑没有与之作战过,没摸清他们底细战术之前,还是慎重为好,稳扎稳打,决不能轻言冒进,等摸透了乱兵的战术后,再找个机会,一次来一个狠的。
十多日后,陕西。
“看来流贼有在小屯等地设伏的意思。”
“嗯,步军设伏在河的这边,马军设伏在河那边山地内,奶奶的,这流贼的奸诈不会差过建奴。”
此时说话的是开原骑兵队官李板凳,开原铁骑出动侦察时,向来不会单人独往,最少都是五人一组。此时随在李板凳身旁的,除了他外,同样还有四人的打扮一样,个个白色毡帽,外面是破旧的羊袍,与本地人打扮没什么区别。
当然,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毡帽下隐现铁盔寒光,各人衣内,还有精良的棉甲,内还有一副锁子甲,装备齐全。每人更有三匹高大的战马,马的上面,各类干粮辎重充足,可以让这些侦骑在外面活动很久不需要补给。李板凳奉令出哨后,他一队人马己经四面八方散去,最远到达河南,此时李板凳的身边,便余下这四人,潜伏的,便在山地之上。
此地中间是河川,从这两旁的山地到流河官道旁都不是很远,特别以当地的小屯寨离官道更近,这周边山地起伏,也方便设有伏兵。早在几天前,李板凳在陕西南边一带活动时,便发现流寇的诡异动静,数百数千的进入河川两边的山地中。
{}无弹窗第二百一十二章平叛
上下其手,也不知沿途官员捞了多少油水。
陕西境内的官道并不好走,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让头回和友军联合作战的马城头大,真是苦!
午后,中军步骑到达郏县,郏县传为张良故里,于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北为神屋山,南为汝水,顺着这条河川之地往西去百里便是汝州,也算是咽喉要地。马城和傅宗龙两人到达郏县,当地县城早被夷为平地,四面的城墙残缺不全,大部消失。
内中房屋也大多被毁去,留下满街的残砖断瓦。这便是乱兵流寇的“杰作”,俗称“铲城”,陕西乱兵向来如此,每到一地,便焚荡屠夷一空,各处城墙也尽数毁去,免得官兵再次占据,他们攻打不便。
不但郏县,其他县境内被攻陷的几座城池,到处清洁溜溜一片。没有城墙保护,便是内中侥幸存有居民,也无法在这匪徒多如牛毛的时代生存,加上能抢的东西都被抢走了。所以当地除留下一些听天由命的老弱外,能走的都走了,有些遁入山区,大部分则加入流寇的军队。不患贫而患不安,乱世之中,便是百姓想安于贫苦,努力耕种也不行,只得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不过马城还是打算在这个残破的县城内扎营,放眼四周,到处一片光秃秃的。扎营在残破的县城内,总比扎营在野外之地要好。内中房屋虽然多半被毁,总有一些可以居住,对开原铁骑来说,有那些残破的城墙足够防护大军了,比傅知县一路上搞出来的壕沟木栅要好。对县城略为清理,掩埋内中一些残留的尸体,清出水井,整理屋舍,理出可供大军扎营的几片地方。
傅知县看着残破的县城号啕大哭,让开原上下无不侧目,不懂这位县太爷为何悲从中来,哭的如此伤心。傅知县却大发善心,先是对县城内残留的一些老弱施粥赈济,随后附近几个县境内闻风而动,络绎有灾民来到,希望这支朝廷大军给口粥吃。
一日夜后,聚在郏县破损西门外的灾民己经达到数千人,或许这灾民的数目还将持续不断扩大。望着那些烈日下晒的头昏脑涨,脸上却充满渴望的灾民,马城也默然不语了,当地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会对生活重燃希望,左右都是朝廷的粮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