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屯垦的事情总归是要抽出时间料理的,这是事关国运的大事。
大西军或者说张可望在四川推行的屯垦政策其实很像是明初朱元璋推行的军屯。
所谓军屯即指的是土地属于军队,由士兵来种地。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土地产出,供养的起一只十数万的大军。
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普通农户的权益得不到保证。就拿成都附近来说,这一地区的土地都被张可望划归为无主荒地,全部归入军屯。
实际上这些土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主的,属于当地的农户。
可张可望却不管这些。
在他看来大西军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靠着抄没蜀王府的金银,大西军支撑了大半年。但这些金银总有花完的一天,必须未雨绸缪。
眼下大西军在蜀地的税收政策十分混乱,收到手的税寥寥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军屯就必须得到严格贯彻。
产出的每一粒米、每一粒粮食都必须归入府库,统一调拨使用。
每一天每个战兵、辅兵吃多少都是经过严格计算分配的,最大程度的保证粮食节省。
百姓没饭吃?那可以参军啊。
只要加入了大西军便可以参与到军屯中,自然就有饭吃了。
至于那些百姓的家眷也会跟着成为军眷,虽然军眷可能吃不饱,但多少能够活命。
如果不想加入大西军,那就不是张可望管得了的了。
生死由命吧。
当然张可望也十分清楚这种军屯模式只能用于战乱时,从古至今百姓们所希冀的就是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扼杀了他们这一念头是很失民心的。
但眼下即便是咬着牙他也得这么干。
因为如果不饿死那些百姓,饿死的就会是大西军的将士。
张可望一听这话心就凉了半截。
义父是个什么脾气秉性,他这个做义子的最清楚。
张献忠性格乖戾,喜怒无常,一动怒就会杀人。别管是跟他多年闯过来的老兄弟,还是刚刚归附的新人,只要惹恼了张献忠就会被其立刻下令处死。
即便是张献忠的四个义子,有时也会被张献忠指着鼻子怒斥。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包括他张可望哪个没被骂过?
有一次张文秀就因为打粮打的少了,就被张献忠当着一众军将的面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丝毫不给他留面子。
故而大西军上到四个“皇子”,下到普通军将都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什么时候一不留神犯了张献忠的忌讳。
这个刘进忠也算是早年跟着张献忠打江山的老人了,十分勇猛善战。可这厮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轻敌冒进。
遇到实力差的明军倒也罢了,可他这次去偷袭汉中可是要面对清军八旗啊。
阿济格在汉中留下了几千名旗兵,就是为了看好陕西的南大门。
刘进忠这么一头扎过去却是正中阿济格的下怀。
“父皇请息怒。刘将军也是一时轻敌,便且饶了他这一次吧。”
不管怎么说刘进忠也是一员猛将,张可望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张献忠下令处死他,遂一咬牙替他向张献忠求情。
张献忠一双眼睛瞪得犹如牛铃一般,腮帮子鼓了又鼓,憋了良久最终还是吐出一口气来。
“罢了,既然望儿你替他求情,咱老子便饶他一命。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咱老子要写一道圣旨命人送去遂宁,好好教训刘进忠这龟儿子一番!”
张可望闻言大喜。
义父只要不杀刘进忠就好。至于责斥一番根本没什么,又不会掉块肉。
“哼,还别说鞑子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不过咱老子迟早要在他身上撕下块肉来。”
张可望嘴上应着,可他知道张献忠也就是说说而已。
义父比起李闯来缺少定鼎天下的雄心壮志,一心只想着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如果义父当初真的打算跟李闯、明廷争天下,就不会选择入川了。
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物产丰富,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因为蜀道险要,外敌想要打进来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