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楚镇的情况虽然和当年的辽镇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辽镇面临的强敌只有一个东虏,而楚镇面临的强敌不光是白旺,还有李自成、张献忠,甚至是东虏。只能说白旺部是楚镇面临的最直接威胁。收复四府,统一湖广只是第一步,距离光复神州还远的很。这种时候朝廷自然不太可能直接翻脸。
换句话说,朝廷不是不想过河拆桥,但在天下平定之前不会。
这么看来若能在不折损太大兵力的前提下收取四府,即便不能在封爵之事上更进一步,获得一番金银赏赐也是不错的。
“即便有内应,大军调动也是要消耗巨大的。粮秣之事何抚台可能保证?”
左良玉的态度终于有所软化,何腾蛟听在耳里,喜在心中。
“侯爷请放心,粮秣之事包在本官身上。至于破城之后侯爷如何行事,本官不会干预。”
左良玉闻言不由的眼前一亮。
何腾蛟是在暗示破城之后可以肆意抢掠吗?
毕竟如今四府是在顺军统治下的,那么破城之后纵兵抢掠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一直以来左良玉也是这么做的。
他麾下各营成分太过复杂,仅仅靠军令很难约束。故而左良玉便想出了这么个法子,让各营士兵随意抢掠百姓。
对于朝廷治下的百姓,左军尚有些顾忌。但对那些顺军治下的“逆民”,左良玉当然可以毫无顾忌,随意抢掠。
怪就怪他们生在了顺军治下吧。
既然何腾蛟答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左良玉便可以完全放开手脚去做。
反正湖广就是他二人的天下,只要何腾蛟不说,朝廷也不会知道发生的一切。到时候把所有责任推到白旺身上,岂不美哉。
左良玉做事完全看利益,经由方才何腾蛟的一番分析,他渐渐发现这个计划能够给他带来的利益远远高于维持现状,心中已经把主意拿定了七八分。
“且容左某再想一想。”
左良玉闭上眼睛分析了一番,最终下定决心道:“纵兵劫掠三日,左某要何抚台保证允准军队破城后劫掠三日。何抚台若是答应,左某便干了!”
(第三更,为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求推荐票!)
左良玉与何腾蛟的关系看似亲密,实则十分微妙。
至少在此时此刻,左良玉觉得何腾蛟并不是和他一条心。
收复四府,说的轻巧!
白旺部虽然只有七八万人,但都是李自成部的精锐,绝非裹挟的流民夫子。
对付这样的精锐顺军,左良玉自问没有十足的把握。即便他的兵力是对方的数倍,也很难一举溃敌。
何况左良玉并不想灭掉白旺部。
如今的楚镇和当年的辽镇很类似。
当年崇祯帝征收辽饷,一年几百万两银子养着关宁军,为的就是对抗东虏。
可祖大寿却不急着主动出战,而是躲在城里做缩头乌龟。
道理很简单,若是东虏灭了,朝廷还会一年给祖大寿拨几百万两,养着这帮兵大爷?
养寇自重,是任何手握大权将领的必备素质。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
左良玉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
如今的白旺部就像当年的东虏,而他左良玉就是当初的祖大寿。
要想继续过着土皇帝般的日子,左良玉就不能消灭白旺部,必须以此为筹码要挟朝廷,获得源源不断的好处。
当然,有祖大寿的前车之鉴在,左良玉也不会放任白旺部壮大。
如今的他夹在顺军和朝廷中间,是最理想的情况。
若是白旺部继续蚕食湖广府县,他左良玉的地盘就会缩小,甚至有可能被吞并,就像当年的祖大寿,降清当了奴才。
维持现状是左良玉的想法,故而主动进攻白旺部控制下的四府绝不是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