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连铁路要连结青岛段的消息,一年之前他就知道了,但连结青岛的哪一段,就算他多少属于圈儿内人都不清楚啊。
“消息可靠?”
“红头文件。”
“我操!”
真是的没有任何一个词,能比得上它更能代表一个人内心的震惊之情。
国内靠着房地产发财的人有很多,但最早的那一批,无不是靠着消息的灵通,能紧跟政府政策,沿着经济主要发展点来占领自己的山头。
就拿青岛来说,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前,政府宣传要开发东部,实际上这个决定早在发布半年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当市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各大地产商早已经将地块拿的差不多了。
靠着这种信息获取渠道上的不平衡,造就了一批的富豪。
但随着国内的飞速发展,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但已经渐渐的稀少,毕竟做生意这事儿,消息灵通只是一方面,最终还是要讲究一个硬实力。
不乏那种耳聪目明却实力平平之辈,即便占得先机最终折戟沉沙的也不在少数。
“等等,容我先捋捋。”
就在那一瞬间,吴健斌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关于铁路的建设,国内的情况大致差不多,要在哪儿修铁路,不到最后时刻,谁都不知道,因为要牵扯到动迁,国家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告诉所有人,我要在确切哪个位置修铁路。
杨瑞居然搭了个末班车,在国家文件正式下发到当地之前一点点知道了!
这特么意味着什么?
里头有多大的利益?
老吴觉得,如果这事儿由他来操作,哪怕什么都不干,只是卖这个信息他能赚的钱就得以百万计。
一段铁路,所牵扯的不是一两个村,在青岛这种丘陵地带,任何村庄的形成,都会选择合适生存的地方,其中就包含了地势,还有交通,而适合人居住的地方,通过铁路的成本也比开凿山体来的低。
也就是说,途经沿线的所有村庄都会被拆掉!
这小子……居然去买地了,还特么买了两亩!的确,农村用地补偿不高,但两亩的面积大啊,不过,老吴又有些疑惑,他一个市北区的人,人家怎么可能卖地给他?
“吴哥,那我还能说啥?反正不管咋样,现在的情况就是我只有最多仨月就要还清全部欠款呗。”
杨瑞也是无奈,但更多的怎是庆幸。
要不是因为提前知道了大平岭那边近期就要拆迁,突然让他拿出六十万,估计他是死活都承受不住的。
就算全家动员,最终的解决办法,恐怕就只能卖房子了。
“你也联系不到郑鑫海吗?闲置资金他那边多啊。”
之前老吴也说了他偷摸儿把吴悠悠上班的那家公司给买了的事情,他想隐晦地告诉杨瑞,最近一段时间内,他也不能在资金上给予杨瑞支持了。
只是他不知道,实际上人家杨瑞也没打算全依赖他。
“我好久没联系他了,到了该回来的时候,他自然会回来,估计这会儿他自己也是焦头烂额。”
郑鑫海如果能那么容易联系到,他也不可能把手下的小弟一股脑的丢给杨瑞。
“找不到他?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觉得……应该能解决。”
“能解决?”
老吴闻言有些错愕。
不是因为杨瑞联系不到郑鑫海,而是杨瑞在面对眼前这困境时的淡定表现。
这种淡定,不是装出来的。
人在面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淡定,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层面的淡定。
一种,是既然解决不了,我就破罐子破摔了。另一种,则是他真的有办法。
看杨瑞,老吴都不觉得他是在破罐子破摔,而且,杨瑞也不像那样的人。
可……杨瑞有钱么?
他对象家里条件比较好,可老吴不认为杨瑞会找他对象借钱。
杨瑞自己都说了,她对象家里人还不知道他的存在,甚至即便知道了,也有极力反对的可能。这个时候找人家借钱,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拒绝。
而且,对于借钱有多难,老吴自己也是有亲身体会的。
到了他这个层次都是如此,更何况刚刚起步,如此稚嫩的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