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季云笑着说:“小伤而已。”
他把肩膀的衣裳往下扯一扯,露出靠近心口的一道伤,伤已经在收口了,就是长长一道看起来让人触目惊心。
“皇上赏的伤药很顶用,当时抹上就不流血了,第三天就不怎么疼,伤愈很快。臣得跟皇上讨个恩典,这伤药不如多赏臣几瓶吧。”
皇上点点头。
林季云说得轻描淡写,但是一同前去的暗卫也发回了消息,当时的情形其实十分凶险,要不是林季云机警,这一刀就洞穿胸口了,他们一行人说不定都得陷在许州。
这个天下,这片江山……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太平。
白洪齐进来送茶,瞅着空子小声提醒了一句:“皇上,已经过了戌时了,永安宫那边……”
皇上这才发觉时辰不早。
林季云适时起身:“时辰也不早了,臣请告退,皇上也当早些用膳歇息吧。”
皇上问:“季云不去见见贵妃吗?”
能不想见吗?
当然想见了。
知道谢宁又有身孕之后,林季云没再见过她,倒是方安月曾经随林夫人进宫几回,回去后把贵妃的话转述给他听的。
可到底不是亲眼见着,终究还是不能放心。
林季云还是摇了摇头:“今天已经晚了,改日臣再进宫请见吧。再说,贵妃眼一向尖,臣也怕身上有伤的事被她看出来……”
皇上一听,受伤这事还真得瞒着。谢宁现在有孕,皇上也不愿意她担惊受怕的。
“那就改日吧,早些进宫,大皇子还时常念叨你呢。”
送了林季云出去,皇上这就预备移驾永安宫了。白洪齐躬着腰跟随着,小声的把刚才收着的东西跟皇上禀报了。
皇上嗯了一声,问:“玉玢这两天怎么样?”
“听太医署说,因为时气的缘故,公主这些天总不出屋子,补养的汤药一直吃着呢。”
皇上点了点头。
白洪齐在想,皇上会不会下一句话说转道去寿康宫?
皇上说:“吩咐膳房,赏谨妃和玉玢公主各四道菜。”
白洪齐忙应着:“是。”
赏了菜,皇上并没有过去。
转一个弯,已经能看见永安宫门口的灯火光亮了。
谢宁自己舀面,和面,大皇子和玉瑶公主都挽起袖子在一旁跟着学。
和面可是个技术活,看着有趣,自己一上手就知道没那么简单了。玉瑶公主先是一下子倒的水太多,倒进去就不能再给舀出来了,只好又往里头掺面。盆不大,面和水一多,都快溢出来了。面和的太黏,两只手都粘在盆里要拔不出来了。
大皇子的面就偏干了,粉粉渣渣的粘不到一块儿去。且揉面可着实不轻松,腰累,脖颈累,两只手臂手腕更是累,大皇子体虚,面没和成就汗如雨下了,谢宁笑着让他坐下歇会儿,反正时候还早,慢慢来不用急。
再看玉瑶公主,小脸儿涨的通红,汗珠子已经沿着脸颊往下淌。
谢宁心说这面条真做出来大概不用放盐了。
可不让她做还不行,在玉瑶公主看来,这是给父皇做寿面。谁要跟她说不让她做,她说不定能急的咬人。
郭尚宫有些心疼的上前给公主擦汗,又喂了半盏水,然后只能老实退到一边继续看着公主辛苦。
虽然说一开始她来伺候公主抱着功利心思,但是相处下来,公主待身边人其实不坏,渐渐也有了真心,盼着公主好。
青梅在外面探了下头,手里托着温热的酸梅汤,先斟了半盏递给方尚宫。一边的小宫女格外有眼色,搬了张矮凳过来,方尚宫在门旁边坐下,接过酸梅汤慢慢喝了一小口。
那种温温的酸意让她眉心微微皱起,接着整个人就松缓下来。
青梅小声说:“公主她们揉的那面,能擀出面条来吗?”
方尚宫笑着说:“你不用担心这个。别说面条,就算煮出来成了一锅面糊,皇上也能吃的心花怒放呢。”
青梅纳闷:“真的?”
当然真的。做爹娘的人,就是这么容易满足。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替他们担足了心,怕吃的不好,怕睡的不足,怕养不大……养大了之后又有新的担忧,娶媳妇,搏前程,永远操不完的心,大概只能到永远闭眼的那天才能放下这包袱。而孩子只要小小的一点回报,爹娘就于愿已足了。
大皇子吟的那诗怎么说的来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嘛。
青梅心想,难道皇子和公主殿下的玉手做出来的东西,味道就是不一样吗?把面条煮成面糊、面汤,也能好吃?
嗯,回头主子们用过膳,没准儿她还能寻摸点残羔剩炙的尝尝味儿呢。
最后擀出来面条儿时,天都快擦黑了。
谢宁忍不住朝窗外看了好几回了。
早起她和皇上说,请皇上能早一些回来才好。
不知道是不是长宁殿又忙起来了,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长宁殿书房里有一个谢宁猜不着的人正在回话。
林季云连日奔波,连家都没回就直接进宫了。到了御前,皇上一看他那样子,简直象泥坑里打了个滚爬出来的一样,赶紧让白洪齐领着他去整束一下再回来。
白公公是什么人都伺候的吗?那肯定不是。
这一位可是贵妃娘娘的亲舅舅,皇上着实在看重的人,轻忽不得。林季云这人呢,也大气疏阔,性情爽朗,相处起来十分招人喜欢。
白洪齐让人准备了热水,又取了里外全新的一套衣裳来给他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