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才所说,德法如何平衡,两者的天然存在就是一种平衡,关键在于倡导德和法的人是如何的。若是倡导得法的人本身就言行不正,那么在其之下众人行事,必然不会有德有法,从而给百姓造成困扰,而不知道何为德,何为法。”
魏麒麟说完,端起眼前的茶杯轻轻的品了一口。
在台下的高丽学子明白了魏麒麟的意思,有人喊道:“那将军的意思是说,要想做到德法平衡,就必须有正德和正法?”
“没错!”魏麒麟放下茶杯,淡淡的笑道,“治理一个国家并不难,古人有云,治国如烹小鲜。主要讲究的是一个精细,了解底下百姓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困难。只有把自己的心放到真正为百姓去思索去想绿,解决他们的困难,才会受到百姓的拥护,这种政府和人所推行的得法,也才真正是得人心,人们也才会真正的去遵守。”
众位高丽学子脑海中轰然一炸,道理说出来并不难懂,可是以前却从来没有人如此去思索过。
魏麒麟只是三言两语便解决了一个堪称古代最大的问题,不禁让众位高绿学子佩服得无以复加。
大家互相看了看,站起来朝魏麒麟深深的鞠了个躬。
魏麒麟站起来朝众人拱手道:“当然啦,我说的这些都只是道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去落实。方法就放在我们的面前,社会遵从道德,制定合理的法规,再加以辅助引导执行,如此下去,则可以让德法兼备。只不过难点在于,我们是否具备制定道德和法规的能力。若是一个国家遇上了朝廷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国家混乱,民生凋敝也就非常正常了。”
一名学子问道:“魏帅,那大明现在做到了吗?”
魏麒麟刚想张嘴回答说没有,却将准备说出来硬生生的吞进了肚子之中。
在场的人不少,若是答大明做到了,自然是违背了治学的良心和实际。
如果说大明没有做到,这不是说当今皇上不具备施行道德和法规的能力吗?
这话要是传回了京城,那又是一小番风云。
魏麒麟轻轻一笑,简单的说了一句:“呵呵,大明,正在努力当中……”
众人纷纷点头,感到受益良多。
就在此时,湖边讲学场的另外一端,呼啦一下走过来几十名同样身穿白色学子衣袍之人。
高丽学宫,位于汉城南部,虽然房舍算不得高,周围环境倒还不错。
远离了闹市,几条小道直通学宫,倒也多了几分清静幽雅。
学宫旁。
一个小湖,湖边修建了一个讲学场,一座小小的讲学台位于湖边,高台之上,则是名人讲学之地。
今天在这里讲学的,却是穿着一身大明学师服装的魏麒麟。
因为服装是临时找来的,魏麒麟又身形高大,多少显得有些不合身。
不过坐在高台之上,底下坐着的七八百名学子,十分尊敬的看着魏麒麟,一脸的崇拜。
要知道魏麒麟可是大明的状元公啊,朝鲜国内也同样有小科举,只不过不管是规模还是素质,无法和大明相比。
大明哪怕是来一个举人,几乎都可以秒杀这里的学子。
再加上魏麒麟身材英武不凡,一脸正气逼人,让在场的学子安安静静的看着在烛台上的魏麒麟。
魏麒麟扫了一眼众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本来魏麒麟是不想来的。
因为你不能让他来,他就来,他第一先要了解一下,因为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一群,不知上进的人身上。
到时候,这些人倒是可以借着魏麒麟的名号,用聆听过大明状元为由往脸上贴金。
后来魏麒麟了解过之后,眼前这群高丽学子的确是向往大明文化,这才决定前往学宫讲学。
魏麒麟今天所讲学的内容,是取自大学第五篇的《德政》。
“所谓以德为政,天下方心,百姓方服,无德之人为政,则天下不正,四海难平。诸位学子做学同样是如此,治政儒治学,治学更是难于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