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轻轻的说了一个字。
一旁的德铭太监走上前,一挥手中的拂尘,抬起头大声喊道!
“鸣炮!”
砰砰!
连续十八声礼炮,响彻天地,震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小皇帝的眉毛轻挑,就算他,也被这炮声的音波给震到了。
十八声礼炮完毕之后,从旁走出一名礼部官员,战战巍巍的拿出卷轴,打开之后,高声诵读起来,以为颂天。
诵读的内容,多是一些上承天运之词,晦涩难懂,陈词滥调,似念实唱。
考生们心中紧张,耳朵听着,不觉在脑海中回忆着所学。
礼部官员宣读完毕之后,退到了小皇帝身边,将卷轴恭敬的放在了龙书案上。
小皇帝点了点头。
盛大人看了一眼台下的众位共事:“殿试开始。本次殿试,以皇上问答应策。”
简单的一句话,将本次殿试的规则说清楚了。
小皇帝扫了一眼众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一旁的德铭太监赶紧将一杯茶递到了他的身边。
小皇帝摆了摆手,将目光注视到了魏麒麟的身上。
魏麒麟心中了然,小皇帝这是直奔目标啊。
小皇帝闭上了眼睛,嘴中念道:“圣人有云,百姓为江山之基,后土为天下之载。然天时地利人和不常在,民生凋敝,百姓难有所终,若是让诸位爱卿出一良策,以安天下之名,正天时地利人和,该如何处置啊?”
一旁的德铭太监点点头,朝着魏麒麟笑道:“魏麒麟,第一个,由你来回答。”
魏麒麟点了点头,站起身子,朝着小皇帝拱手道:“皇上,窃以为,天下之所在,乃百姓安身立命之处,天时地利人和,不可强求,却因以政策指导为之。何为政策?政治决策乃是其关键之宗旨,百姓蒙昧,政策却不能够蒙昧而至。天时地利难求,人和却可为之,要想人和,非得政策正确。要想政策正确,考察百姓之所生活,想民之所想,实为重中之重。”
小皇帝点了点头。
“赵赫为,你来回答。”德铭太监再次说道。
赵赫为恭敬的站了起来,咽了一口口水,额头上渗出一丝冷汗:“孔子曰,天下之道,在行道之人,在行道之事。求天时地利人和,上需顺应人心,下需耕耘己事。若是各忘其本,即算天时地利,也难以融合,人若不和,纵使有天时地利,也是枉然。”
小皇帝睁开了眼睛,微笑的看着赵赫为,对于他的答案非常满意。
太和殿广场。
五行八列,四十张配套的桌椅摆放在广场之上。
广场周围,百名太监低头而立。
更远处,宫廷内带刀护卫,一个个板着脸,瞪着走进来的贡士们。
考场正上方是用金丝楠木搭就的木台,台上铺着绒毛毯,毯上架着一张金黄的桌椅,笔墨纸砚齐备,宫女摇扇而立。
在礼官的指引之下,贡士们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身子挺直的等待着小皇帝的到来。
有那胆子小的贡士,心惊胆战的小腿直打颤,嘴唇都发紫了。
这时候,最为紧张的却是站在一旁的礼官。
进入皇宫,虽然两天前便已经开始进行培训,但是礼官依然担心贡士会有失仪之举,到那时候,追究起责任就不只是这些贡士了,就连礼官也跑不掉。
因此,礼官不时用眼神,提醒着一些贡士。
要么是衣服领子歪了,要么是跪坐的姿势不对,现场气氛十分紧张。
魏麒麟将头往周围瞄了瞄,不由得笑了。
对于眼前的这些考生,一辈子也就这一次机会见到皇帝,因此,就算再漫长的等待,对于贡士来说也是可以忍耐的。
可是对于魏麒麟而言,此刻的等待却显得有些索然无味了。
坐在魏麒麟旁边的是一个大帅哥,说是貌若潘安也不算为过,脸色虽然有些发白,精神倒也算镇定。
“魏帅……”这个人小声的朝魏麒麟说着。
魏麒麟头往旁边轻轻一偏。
贡士彼此间的位置不算太远,因此小声的说话倒也难以被人察觉,就算礼官发现了,看到是魏麒麟之后,也不敢多说什么。
“您平时见皇上见得多,皇上会不会很凶啊?”这人问道。
魏麒麟看了一眼他,倒是记起眼前此人,在会试之中,名次正式排在他身后,名叫赵赫为。
当初公布会试精华卷之时,此人的答卷,是所有答卷中唯一能和魏麒麟的答卷相提并论的,文采风流,辩论得当,堪称绝妙。
若是将来当官,只要不走歪路,前途不可限量。
看过他卷子之后的魏麒麟也十分的欣赏。
他笑道:“赫为兄不必多想,皇上人好的很。”
不过,赵赫为的脸上却依然露忐忑之色:“魏帅,您应该听说了吧?这一次的殿试与以前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