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温体仁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败在一个十四岁的毛头少年身上,还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温体仁结结巴巴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最后哼了一声,一甩袖子,带着太学的一些老师,回到了太学里面。
魏麒麟看着温体仁的背影,摇着脑袋笑了笑。
这就是大明啊,一个读书读傻了的家伙!
他又看了看周围这么多的大明华贵子弟,他可真不希望这些人也不步入温体仁的后尘。
“会长,你赢了!”
一旁的曹变蛟,兴奋地直起腰,一把抱住了魏麒麟。
魏麒麟恍了恍神,看着一脸笑意的曹变蛟,也露出了自己的笑容。
其实真正让他笑的原因,并不只是自己战胜了温体仁。
靠着领先这些人几百年的常识,战胜一个古板老旧的文化人,并不算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真正让魏麒麟感觉到喜悦的是,不管是这些国子监的上层官僚子弟,还是太学的中下层平民子弟,思维的灵活度都远远超乎了自己的想象。
今天这里可以说是聚齐了国子监和太学大部分的学生,随便看去,至少有三四千人。因此也可以代表了这些学生主流的看法。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明末如此风雨飘摇的年代,还能够将将就就的一二十年。正是因为有着这一批人,支撑着这个国家的脊梁,才让大明在面对外忧内困之时,在崇祯皇帝那样的统治之下,坚持了如此之久!
最终,还是国子监学生们的欢呼,将魏麒麟从思考中拉了出来。
“赢了?”
国子监的学生有些不敢相信这历史性的一幕,
“赢了!”
曹变蛟大声的对着全场的人吼了一声!
温体仁现在十分无奈,原本是稳操胜券的策对,可是自己每说一句,都被对方给压的死死的。
本以为魏麒麟对于海禁政策根本就不了解,谁曾想到魏麒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让自己都无法辩驳。
每说一个新的观点,魏麒麟总是能够找到无可挑剔的对应理由。
他眼睁睁地看着眼前的这名年轻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国子监的学生们支持他了,就连一些太学学生,也按着魏麒麟的思维在不断的蔓延开来。
再看看他们嘴角的笑意,就知道魏麒麟所说的办法已经让这里的众多学子动心了。
特别是一些爱好武备的学子,比如说曹变蛟,此时的眼中可以说用金光来形容。他原先的想法,只不过是用武力的手段平定内乱,四海升平。
可是听了魏麒麟的话,如同一个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抹黑前进的人,突然见到了光明,整个视线一下变得无比的敞亮。
原来只是平定国土,现在更可以开疆拓土,这甚至比国内平叛,更加可以称得上丰功伟绩。
曹变蛟的心中不禁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开疆辟土的话,那该是一幅多么雄心壮志的画面!
国子监的五大才子,愣愣地看着魏麒麟,原先他们还只是认为魏麒麟突然开了窍。
可是现在听魏麒麟的这一番策对,条理清晰,语言通顺,方法更是直接简单粗暴,一看就是三思过后才有的结果。
太学的四大才子心中的讶异,比国子监五大才子更甚。
这个只有十四岁的少年,对于这么重要的问题分析的如此透彻。就算是自己四人,也不能看透这国家政策。经过魏麒麟这一番分析,这一番言论,让四人颇为动心。
看到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魏麒麟咳嗽了两声,向前迈了一步,朝着温体仁恭拱手说道:“我知道您的文才风流,底蕴深厚,以我等身份,本不应该妄加评判朝政。只是眼下,风雨交加,在场的各位皆是想要有一番作为才读书,不然大家非富即贵,做一个安乐公子多好,又何必来此日日苦读呢?”
魏麒麟看了看众人,又道:“然国之栋梁,只是有文采,只是能说会道还不行,更需要我们以切实的行动,来完成这一切。不管是太学也好,国子监也罢,都是未来大明的栋梁之材所在地。若是将自己的思维限制,只知一心读圣贤书,却不闻窗外事。如此之才,将来要想有大作为,我看不可能。不知各位作何感想?”
说完,魏麒麟带着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周围的人。
目光所触之地,都是纷纷低下脑袋,心中一阵惭愧。
这其中最为惭愧的却是孔卿华,本来作为一名在京城享誉在外的大才子,孔卿华已经十分满足了。
然而今天听了魏麒麟的这一番话,和魏麒麟的胸怀相比,孔卿华顿时便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渺小和狭隘。不知不觉,双脸竟红了起来,隐隐地发出热气。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
在场的人都是年轻人,除了少部分死板之人以外,大多都向往能够功成名就,做出一番事业。因此当魏麒麟说完这番话,一个二个都陷入到了沉思之中。